昨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介绍“坚定信心、守正创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
关键词:货币政策
在总量上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货币政策非常重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近期以来货币政策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货币政策在总量上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这一点很重要。货币政策是一个宏观政策,它在总量上一定要有足够的支持。2018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累计14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的长期流动性超过11万亿元,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在总量上,充足的信贷增长,对稳就业、保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保住小微企业的市场主体,让其可以有一个很好的货币信贷环境。政策的重点是强调保持物价的稳定。这就要求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长率大体上和名义GDP增长率匹配,这样就能够保持有合适的货币供给,使得整体上中国的物价是稳定的。
第二,在利率政策上,人民银行要以国内经济为主来考虑问题,要保持实际利率的合适水平,适当降低融资成本。在过去几年,2018年的时候,世界主要央行在加息,人民银行没有加息,保持了利率的稳定。2020年的时候,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世界主要央行大幅度降低利率,人民银行在2020年的时候利率降低了20~30个基点,但也是基本上保持稳定的。特别明显的对比就是去年,因为全世界通货膨胀非常高,所以世界主要央行都在大幅度加息,人民银行没有加息,反而还降低了两次利率,降低利率的幅度是20~50个基点,而且大家看到,去年金融机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也降了两次,所以整个去年融资成本是下降的,这是支持实体经济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去年,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是4.17%,较2018年下降了1.28个百分点,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从2018年1月的6.3%下降到去年12月的4.9%,这都是历史比较低的水平。从融资成本上看,支持了小微企业。
第三,在结构上,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人民银行一直在坚持落实好中央提出的“两个毫不动摇”,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在疫情困难的时候,支持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有力地保市场主体、保就业。人民银行出台的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的重点也是在绿色金融、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保交楼方面,都是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首付比例
绝大多数城市首付比例政策下限已达底线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去年底出台了16条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市场把它称为“金融16条”,会同相关部门从供给和需求两端发力,促进房地产市场的平稳运行。
从需求端看,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持续引导实际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更好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到去年12月,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末下降了大约140个基点。除了个别的热点城市以外,绝大多数城市的首付比例政策下限已经达到全国底线。
从供给端看,人民银行推动16条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全面落实改善优质房企资产负债表计划,弱化金融机构的过度避险情绪,引导金融机构提供正常的融资,将房地产企业纳入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的支持范围,保持了房地产市场融资的平稳有序。同时推出了3500亿保交楼专项借款,设立了2000亿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1000亿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指导金融机构推动行业重组并购,加快风险的市场化出清。
关键词:房地产业
居民家庭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较大
近一段时期,市场信心加快恢复,房地产市场交易活跃性有所上升,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优质房地产企业的融资环境明显改善。去年9~12月份,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2300亿,同比多增4200亿。去年四季度,房地产企业境内发债1200亿,同比多增22%。今年1月,房地产开发贷款新增超过3700亿,同比多增2200亿。境内房地产债券发行400亿,同比增长了23%。
潘功胜说,我国城镇化仍然处于发展阶段,居民家庭改善性住房需求潜力较大,租购并举的发展模式也有很大发展空间。下一步,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认真总结和吸取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会同相关金融部门抓好已出台各项政策落实落地,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支持新市民住房需求,支持租购并举的住房市场发展模式,完善房地产金融基础性制度和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关键词:物价水平
今年我国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是主基调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未来将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和需要,统筹增长和物价,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工具。
刘国强介绍说,到去年末,我国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总共有15项,余额大概是6.4万亿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发挥牵引和带动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投放贷款,促进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
刘国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评估,对一些需要长期支持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结构性货币政策会给予较长期的、持续的支持。对一些阶段性特征比较明显的结构性工具要及时退出,当然退出的时候也要注重“缓退坡”,不要急转弯。另外还有一些工具,也可以考虑和其他政策工具进行衔接。
刘国强表示,人民银行将统筹短期和长期,强化跨周期调控和逆周期调节,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保持正利率和向上的收益率曲线,不大水漫灌、不大收大放。此外,还将密切关注物价,对通胀保持警惕。
刘国强表示,“我们判断,2023年我国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是主基调,从短期看,通胀压力总体是可控的,居民通胀预期比较平稳,具备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据央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