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在“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孟祥斌遗孀叶庆华女士的牵线推动下,来自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志愿者们分工协作,反复打磨,用手中画笔还原烈士形象,再现英雄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烈士画像”是安徽师范大学于2019年启动的圆梦烈士家属、助力红色基因传承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与安徽省、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各地政府等单位合作开展系列活动,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和中华慈孝人物团体奖。
2009年起,感动中国2007年度人物孟祥斌遗孀叶庆华女士致力于帮助烈士“寻亲”。作为烈士家属,她更加懂得“家”的意义。每一张烈士画像的背后,都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为烈士画像”志愿服务启动后,创新实施“1+1+1”模式,即一名志愿者绘制一幅画像录制一节微党课,组织开展“革命故事微课宣讲”“革命烈士肖像画巡展”“缅怀革命先烈,建功乡村振兴”系列活动。同时,利用网络新媒体传播党史故事,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创新,拓展志愿服务项目内涵。
在实际创作的过程中,每一位烈士生前资料只有几句话,志愿者在创作前深入了解那段革命岁月,重温烈士光荣事迹,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小课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大课堂的有效衔接。志愿者朱东平在创作樊以清烈士画像时说“我真正理解了学习美术,为人民而创作的意义与价值”。像这样将学党史与强专业相结合,让党史学习教育在志愿服务中活起来,发挥艺术专业优势,创新党史学习教育路径,提升思政教育引领力,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参与为烈士画像志愿服务。
与此同时,项目实施“红色基因传承”计划,与革命老区共建合作基地,依托老区红色资源,绘制革命故事儿童绘本,让革命先烈事迹走到青少年身边,引领青年学生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2019年6月至今,志愿团队赴革命烈士家乡开展助力乡村振兴活动5场,完成烈士画像60幅,绘制革命故事绘本10册,完成微视频、微党课制作35节,开展“致敬最可爱的人”“送王学风烈士回家”“英烈文化进校园”等活动20余场。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