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
输血如何保证安全?
  输血属于临床中常见治疗手段,其在挽救患者生命方面有不可撼动的地位,但是受此项治疗环节复杂等因素影响,导致稍有偏差便容易造成输血安全问题,以致于产生输血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亦或者是危及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有效保障输血安全十分重要。
  措施一:输血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输血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致死性输血反应,产生这一现象与患者ABO血型存在输注红细胞不配合情况有关,若输血标本与患者信息出现差错就会出现此问题,因此是否正确合规采集输血标本与输血安全性有直接性关系。应严格依据医院相关规章制度进行输血标本的采集,让有执业资质的护理人员完成输血采集工作。确定输血后,需对患者输血申请单、病例等相关信息规范填写至试管上,由两名护理人员对输血申请单标签进行检查,并面对面向患者询问核实腕带信息,不得借助于床头信息卡进行身份核查,确认无误后,对血标本进行采集。采集血标本后,需对试管标签与输血申请单进行再次核对,并在试管标签、输血申请单中进行护理人员双签名。将输血标本平稳送至输血科,双方进行信息核对后,双方签名确认。
  措施二:血液的领取及输注
  临床发现,部分输血安全事件是由血液输注及领取时发生错误而引起,为此配血合格后,应由医护人员前往输血科进行取血,双方需严格落实三查八对原则。即需对血液质量、有效期、外包装进行检查,同时需对患者姓名、血型、病案号、床号、科别、血袋号及交叉配血结果、血液种类及剂量进行核对,将以上信息严格核对无误后签字。输血前,至少由两名医护人员需对患者交叉配血报告单、血型报告单等进行核对,并观察血液颜色有无异常、血袋有无破损进行检查。正式输血时,需至少有两名医护人员在其以三查八对原则进行信息核对,确认无误后,选择适宜的输血器对患者进行输血治疗。输血治疗整个过程均需加强对患者体征等指标的观察,警惕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结束此项治疗后,需将输血记录工作详细记录好,并在病历上记录相关输血报告。
  措施三:输血反应的观察及汇报处理
  输血15min内需尤其加强对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观察及记录工作,一旦其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因立即汇报医师,对输血治疗停止,或者是减慢输血速度,若输血停止,需以生理盐水静脉注射的形式维持静脉通路,与输血科合作共同找出输血不良反应产生原因,并在最快时间内完成相关检查、抢救治疗工作等。需在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中对相关信息仔细填写,保障记录工作规范且详细。
  措施四:输血科环节
  输血科中的所有仪器设备、消耗品及试剂等均需有供应商提供资格认证,科室质控员需对每批仪器设备及试剂等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并严格依据相关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保障仪器设备处于良好性能工作状态。输血科应成立一个质量管理小组,以便于对该科室各个工作流程及环节进行质量监控,并以每个月为一次的频率开展质量分析会,以及时找出当前输血科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潜在及已经发生的安全隐患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规则抗体筛查、血型鉴定、交叉配血属于输血科输血前三道重要保险,应将相关操作规章流程图张贴于墙面上,并严格对三查八对原则进行执行,以防范出现输血安全问题。
  措施五:持续质量改进
  需加强对医院每一位医护人员的输血安全教育,帮助其提高输血安全责任仪式感,树立良好的安全理念,并提高输血认知度,使其在参与此项工作时,始终保持慎独精神。需以培训学习的方式提高医护人员用血意识及认知,确保其掌握合理用血的重要性,并秉持不能输血时绝不输血的理念,输血时严格信息核对及把握输血指征,并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输血治疗计划。成立输血安全专项小组,以每月1次的频率对医院用血情况、输血安全性情况进行调查,以便于及时对输血安全问题进行排查,并以此提出改进措施,不断加强输血组织管理及科室建设,增强输血质量管理水平,以持续性为患者安全输血治疗保驾护航。
  结束语:输血属于治疗疾病的有效措施,但此项治疗潜在风险因素较多,为进一步提高输血治疗安全性,有必要规范各项治疗各个环节及流程,并持续性质量改进,使之有效防范输血风险。安徽省霍山县医院程振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