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曾经被称为“白色瘟疫”,是一种古老的疾病,最早可以追溯至7万年前。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指出,结核病是全球最大的传染病杀手之一。近年来,全省各地展开遏制结核病行动,对结核病发病高危人群开展主动筛查和预防性治疗,我省肺结核发病人数呈下降趋势。需要注意的是,结核病从未远离,市民仍应注意防范。
关键词:发病趋势
我省发病人数呈下降趋势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除了头发和牙齿外,身体任何其它部位,如淋巴结、骨骼、关节、皮肤等都可以被结核分枝杆菌侵犯,但最常侵犯的部位是肺部,称为肺结核。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指出,2021年全球约有1060万结核病患者,有160万人死于结核病,耐药结核病患者数量也有所增加。
结核病在我省的流行情况如何?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全省各地展开遏制结核病行动,推进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应用,我省结核病发病人数呈下降趋势。但需要注意的是,结核病从未远离。安徽省202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统计数据显示,肺结核位于全省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前五位病种的第二位,报告死亡数居第二位。
关键词:典型案例
36岁男子被病纠缠十年
由于发现和治疗的不足,耐药结核病仍然是一个公共卫生危机。《2022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指出,需要治疗的耐药结核病患者中,只有36%得到了治疗。
家住肥东的36岁男子杜涵(化名)就是一名耐药结核病患者,日前记者随省结防所和疾控专家一起来到了他的家中。除了脸色发黑,杜涵看起来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区别。“脸发黑是吃药吃的,现在疗程快结束了,这次我一定要彻底把病治好。”杜涵坦言,大概在十年前,他因为持续咳嗽去医院检查,才发现自己得了结核病,也不知道是在哪里被传染的。
因为对肺结核认识不足,杜涵并没有把病当作一回事。“当时吃了一段时间的药,感觉自己好了就把药停了,也没去医院复查,就继续工作了。”杜涵说,在此之后,他的病情一次比一次重,直到出现了咳血才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去年年初,杜涵被诊断为耐药结核。为了尽早回归正常的生活,他决定这次治疗一定遵从医嘱,彻底把病治好。
杜涵坦言,他非常后悔没有在最初就接受规范化的治疗,这些年自己因为身体原因无法正常外出工作,感觉非常对不起妻子和孩子。在当地疾控部门的指导下,杜涵和家人非常注意家庭环境卫生,好在他的家人没有被传染。经过18个月的规范治疗,他有望彻底摆脱结核病,迎接新的生活。
无独有偶。家住安庆市枞阳县的贾云(化名)也是一名耐药结核患者。与杜涵相比,她的病史更长,丈夫也被其传染,两人正在同时接受治疗。“医生说这个病是能彻底治愈的,现在我已经规范治疗一年多了,现在身体在慢慢好转,体重也增加了。”贾云表示,得病之后她感觉到压力特别大,好在吃药能报销一部分,医生的鼓励也给了他们战胜病魔的信心。
关键词:主动筛查
对重点人群开展主动筛查
肺结核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如治疗不及时、管理不到位,均可导致进一步传播。如何主动发现,一直备受肺结核领域的关注,我国此前也提出了相关的主动发现要求。《“十三五”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要求,做好对病原学检查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65岁以上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等结核病重点人群的主动筛查工作。加强出入境人员结核病主动筛查工作,做好相应的医疗和防控措施。将结核病筛查纳入学校入学、监管场所(监狱、看守所、拘留所、收容教育所、强制隔离戒毒所、强制医疗所等场所)入监(所)和流动人口等群体的健康体检项目,早期发现传染源。疫情高发的县、乡、村要开展肺结核普查。
“90%以上的结核病人都是在医疗机构被动发现的,没被发现的患者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和管理,也会成为社会面上潜在的传染源,因此主动筛查非常重要。”安徽省结核病防治研究所结防科科长鲍方进表示,从去年起,我省在合肥、阜阳、滁州、亳州、铜陵、马鞍山、蚌埠七个市开始做结核病潜伏感染预防性治疗试点工作,针对结核病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学生、糖尿病患者、免疫抑制剂使用者、免疫力低下者等重点人群开展主动筛查和预防性治疗,这项工作让一部分结核病潜伏感染者被及时发现并接受预防性治疗,减少发病风险。
创建“无结核社区”行动
结核病的发生通常要经历暴露于结核菌环境、潜伏感染、前驱期、亚临床期和临床期等几个阶段,最终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这些阶段往往由于起病缓慢、症状不典型、发病隐匿,暴露史不清等导致溯源困难。因此,通过主动筛查加上预防性治疗等措施,发现亚临床期和新近感染者等高危人群,并给予早期干预措施尤为重要。
“其中很关键的一步就是关口前移,让其不发病或者少发病,也就减少了后续社区传播。”鲍方进表示,我省正在开展“无结核社区”的创建行动。所谓无结核社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社区的常住人口结核病发病率低于万分之一。我省通过提高主动筛查能力,一方面把现有的结核病人筛查出来,给予他们有效的治疗管理;同时,把社区中的潜伏感染者筛查出来,并给予预防性治疗,减少发病的概率,从而降低结核病在社区的发病率。鲍方进透露,未来三年,“无结核社区”创建行动将在全省16个地市全面覆盖,未来五年将覆盖所有县区。
搭建云平台督促患者
结核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在中途放弃治疗。记者了解到,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低收入的耐药结核病患者中。耐药结核病患者必须更换为二线的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且疾病的治疗时间长、难度大、费用高,对于本就贫困的家庭来说,这样的时间和金钱成本过高,难以承担,因此有一些患者选择放弃治疗。记者了解到,我省专门设立了耐药患者补助,用于补充耐药肺结核患者的诊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治疗依从性。
除此之外,结核病患者的管理也至关重要。“普通结核病患者初治疗程至少要6个月,如果中途擅自停药很容易产生耐药,这不仅会增加治疗的难度和费用,还会增加疾病的传播风险。因此,我们在给患者有效的诊断和治疗的同时,还要给予他们全疗程的管理。”鲍方进说,我省在全国率先使用了“互联网+信息化”手段开展患者管理,搭建了安徽省结核病患者管理云平台,推广应用智能电子药盒、微信小程序辅助患者督导服药管理,如果患者中断了服药或者未及时复诊,平台会及时将信息进行反馈,并通知辖区公共卫生机构进行干预。经过几年的试点和推进,我省已有55%左右的结核病患者纳入了平台管理,今年覆盖率预计提高到75%以上。
关键词:优惠政策
为初诊疑似患者提供免费检查
结核病有哪些典型症状?什么情况需要去医院检查?合肥市疾控中心结防科科长吴金菊表示,活动性肺结核通常表现为咳嗽,有时伴有痰和血,还有胸痛、乏力、体重减轻、发热和夜间盗汗等。冬春交替之际多种传染性疾病高发,咳嗽又是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普通人通常无法区分这些疾病,因此不建议患者未经诊断自行用药。任何人一旦出现持续2周以上的咳嗽、咳痰症状,都应该及时就医。
治疗结核病能报销吗?鲍方进表示,我省为初次就诊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或疑似肺结核患者提供免费胸片和痰液检查,有的地市肝、肾功能,痰培养等一些检查也是免费的。肺结核、耐药肺结核等已纳入省基本医疗保险按病种分组付费病种范畴和门诊慢特病病种目录。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制剂是免费提供的,可用于治疗敏感菌结核的全部疗程。
鲍方进坦言,现有的政策能够解决大多数患者的经济负担,但是对于耐药患者来说,全疗程的诊疗费用需要15万~18万,报销后患者自付需要10万元左右,对患者来说负担还是很重的。“希望未来能为耐药患者争取一些经费和医保的支持。”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摄影报道通讯员徐晓敏张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