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明星”教师邓琳琳安师大开讲,寄语学子:
走好过程该来的总会来

3月28日,邓琳琳首堂公开课在安师大开讲。 
   在赛场上翩若惊鸿,展现中国健儿风姿;从北大毕业后,依旧在为中国体育事业奋斗。邓琳琳,中国唯一一位蝉联两届奥运会冠军的女子体操运动员,今年2月,她入职安徽师范大学,成为该校青年教师。3月28日,邓琳琳首堂公开课在安师大开讲,畅谈夺冠之路如何实现,坚持与努力成就梦想。面对年轻的学子,她建议大家做好人生规划,培养一颗大心脏,积累丰富的人生经历。  
 “明星”教师入职后首次公开课
  今年2月,“90后”邓琳琳有新职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这位两届奥运会冠军在入职安师大后表示,高校教师一直以来都是她非常向往的职业,希望今后在安师大这个大家庭中,能够用自己的所学与经历,带动高校体育赛事,力争将大体操课打造为金牌课程,帮助更多的学生实现自我价值。入职后的首堂公开课,明星教师的光环自然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
  邓琳琳出生于1992年,安徽亳州利辛人,2003年12月入选国家队,2008年开始参加国际大赛;2008年8月获得北京奥运会女子体操团体冠军;2009年10月获得世界体操锦标赛女子平衡木冠军;2012年7月15日成为中国女子体操队队长;2012年8月获得伦敦奥运会体操女子平衡木冠军。在2013年退役后,邓琳琳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公开资料显示,邓琳琳是安徽省体育局体操击剑管理中心体操队领队,体操国际健将、高级教练员、体操国际级裁判,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获得两届奥运会冠军的女子体操运动员,荣获国家体育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员荣誉奖章”。
  “豁出去”夺得北京奥运冠军
  在公开课上,邓琳琳回顾了自己入行的经历——从一个在门外看着哥哥训练体操的小女孩,一步步迈入了国家队,埋下了参加奥运会的“梦想种子”。日复一日艰苦的训练,贯穿了她的童年和少年时光。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16岁的邓琳琳一跳成名。她在中国队弱势项目跳马上发挥超常,最终帮助中国女子体操夺得奥运会史上的第一枚团体金牌。
  在互联网上有人表示,邓琳琳是以替补运动员的身份参加跳马项目,当天她透露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在上场前的几十分钟,是可以随时调换名额的,她也接到教练安排在候场。
  “跳马是助跑、上马再落地的过程,很多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都会因为紧张导致步点跑错。”邓琳琳表示,当时她也非常担心这个问题,“确实有一种小老虎的精神吧,既然选择了我,就豁出去了,把握机会大胆去拼。”那一跳,邓琳琳像钉子一样完美落地,也赢得了人生第一次“登顶”时刻。
  “走好过程”再登最高领奖台
  虽然已经在团体赛中斩获金牌,希望能在个人单项中摘金的坚定信念,让邓琳琳又等待了四年。对于运动员来说,经常被身体发育、伤病等不确定因素困扰,邓琳琳也不例外。不过在她看来,竞技体育就是不断超越自我,挑战自我。
  实现梦想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2011年东京世锦赛,这是2012年伦敦奥运会前最关键的一次选拔,邓琳琳落选了。她回忆起教练意味深长的提醒:“千万不要忘记自己的梦想。”在接下来一年的准备过程中,她开始调整自己的状态,最终以中国女子体操队队长的身份带队出战伦敦奥运。
  在公开课上,邓琳琳把“走好过程”这四个字送给在场的学子,就是指把注意力放在该做的事情上,焦虑和紧张便会分散开来。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其实凝结了邓琳琳一段深刻的体会。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团体赛决赛中,邓琳琳出现失误,此时距离她的单项决赛还有五天时间。那五天,她每天通过国际长途电话和微信视频把自己的训练情况发给教练看,及时找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2012年8月她获得伦敦奥运会体操女子平衡木冠军,第二次站在奥运最高领奖台上。
  丰富的人生经历是最终“财富”
  2013年退役后,邓琳琳回归校园,开始了新的生活。邓琳琳并不掩饰自己一开始遭遇的困境,她开始恶补自己的学业,跳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尝试,突破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从北京大学毕业后,邓琳琳还进入了北京体育大学读研,此后又参加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公派留学项目。
  从自身的求学经历出发,她提醒年轻的学子们,在进入大学的第一天,就要做好长远的规划。人生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挫折和失败,但是不要让这些事情阻止自己的前进,而是要从中学习并总结经验,同时调整好心态再继续前进。
  不论是赛场还是日常的生活,挑战无处不在。她也建议同学们培养一颗大心脏,帮助自己应对人生众多的挑战。她希望同学们把眼光放得长远一些。“可能有些选择在当下并不是很好,但是这段经历对未来起着重要的作用。丰富的人生经历才是最终的‘财富’。”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首席记者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