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
多举措助力“老有所养”
淝河镇托起“稳稳的幸福”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对民生保障、经济发展、社会治理等都产生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如何让老人安享幸福晚年,已成为全社会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近年来,面对辖区内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合肥包河区淝河镇紧扣打造高品质养老的“题眼”,靠前站位、主动作为,在老年助餐、智慧养老、老有所乐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升养老服务品质,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落到实处,托起辖区老人“稳稳的幸福”。
  舒心:老年助餐解决老人吃饭难题
  老年助餐服务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事关千家万户的民生实事。
  “味道好,分量足,价格上还有优惠,社区食堂大大方便了我们这些老年人。”家住安百苑小区的李奶奶已年过七旬,如今老人家独自一人生活,日常就餐不太方便。李奶奶介绍,紧挨小区就有一个社区助餐点——佰家伴(老官塘店),充值100元得120元,相当于每顿饭打8.3折,再加上饭菜可口、服务周到,逐渐成了她每天都去“打卡”的食堂。
  该助餐点负责人介绍,助餐点场地、厨具由社区提供,他们以低于市场价微利经营,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和《餐饮服务许可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建立食材安全追溯机制,采取食品48小时留样备查制度,以确保食品安全。同时,考虑到老年人身体条件和需求,助餐点食物大都通过蒸、煮的方法加工,最大程度保留食物原有的蛋白质、纤维素等营养成分,方便老年人消化吸收。此外,为了让每一位社区老人都能吃上实惠、美味的饭菜,助餐点针对老人常年提供优惠政策,让辖区老人们吃得安心。
  据悉,淝河镇近年来积极响应并落实老年助餐服务行动,通过与企业合作等方式,推进多个社区食堂(老年助餐点)建设,实实在在解决了辖区老年人吃饭难问题。
  开心:“老有所学”促进“老有所乐”
  “春节过后,我就天天盼着开学。”月28日,淝河镇老年学校迎来春季学期开学,居民王爱华难掩喜悦之情,开学前一晚,她就激动得久久无法入眠,她表示,在老年学校舞蹈班,她与许久未见的老朋友重逢,大家又可以一起学跳舞、一起锻炼身体、一起分享生活。
  依托暖民心行动,淝河镇全力推进“老有所学”民生实事,系统谋划部署,召开“老有所学”暖民心行动推进会;完善教学阵地,整合各类资源新增临时教学点11个;丰富课程设置,在原有书画、舞蹈、葫芦丝等课程的基础上,增设民族舞、象棋等多种课程。一系列举措以“老有所学”促进“老有所乐”,不断提升幸福养老。
  到3月底,辖区老年学校共有学员798名,计划2023年春季学期结束前新增线下学员540名。下一步,淝河镇还将优化老年教育资源配置、科学设置教学课程、灵活教学方式方法,真正把“老有所学”暖民心工程落到实处。
  安心:智慧养老变“养老”为“享老”
  智慧养老工作做得好不好?老百姓最有话语权。
  两年前,辖区89岁的独居老人杨奶奶,一次意外摔倒导致大腿骨骨裂,出院后医生建议卧床静养,杨奶奶面临无人24小时陪护的难题。在了解到家门口有养老中心后,女儿们将她送到了淝河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入住养老中心后的杨奶奶,享受到了日间照料、健康助浴、康复训练、文娱活动等服务,身体逐渐恢复,精气神也越来越好。
  “有紧急情况直接按‘一键通’话机的‘紧急呼叫’,就会得到工作人员的响应。”家住民康葛大店花园的王爷爷因身体原因需要长期吸氧,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为他的生活增加了一份保险,既让他感到安心,也让他的子女更加放心。
  养老不仅要提供服务,更要围绕老龄化进程提供多场景、全方位的解决方案。淝河镇另辟蹊径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推动养老服务迭代更新,搭建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不断加大养老市场化探索力度,更精准地为老年人提供政策咨询、资源链接、个性化养老方案定制等贴心服务,将“养老顾问”逐步打造为“养老管家”。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探索智慧养老、医养结合等路径,整合辖区资源力量,加快补齐软硬设施短板,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老年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淝河镇相关负责人说道。新安晚报大皖新闻记者殷志强刘哲通讯员管茂雷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