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2版
发布日期:
日本防卫预算6.82万亿日元
高度警惕:以乌克兰危机为借口让武器“突防”
  日本国会参议院日前审议通过了岸田政府去年12月抛出的2023财年预算案,其中防卫预算高达6.82万亿日元(近3600亿元人民币),创历史新高。这被外界普遍视为日本在新版安保三文件基础上制定的“军备扩张预算”。根据岸田政府去年12月通过的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国家防卫战略》和《防卫力整备计划》三份安保政策文件,日本将致力于拥有“对敌攻击能力”,并将在未来五年大幅增加防卫开支。而在2023财年防卫预算中,日本用于防卫装备采购和研发的费用显著增加。日本防卫装备厅日前公布了2022财年主要军工研究成果,包括无人水下航行器、激光武器系统、新型反舰导弹等。其中,部分武器拥有所谓“对敌攻击能力”。更值得警惕的是,据日媒报道,日本政府和执政的自民党正寻求以乌克兰危机为借口,一举为武器出口打开通路。
  右翼政客加快“松绑”武器出口
  二战战败后,日本曾经高度膨胀的近代军工产业受到毁灭性打击。同时,战后根据日本和平宪法所制订的《武器出口三原则》严格限制了日本军工产品的外销。
  但随着近些年来日本政治的日益右倾化,右翼政客重新开始谋求修改有关日本“放弃交战权、不拥有国家军队”的和平宪法第九条,妄图一举摆脱“战后体制”,同时推动日本武器借机“突防”。
  2014年,第二次组阁的安倍晋三在将防卫厅升格为防卫省、积极推动日本实现所谓“正常国家化”的同时,制定了替代《武器出口三原则》的《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允许“在一定条件下”出口防卫装备。
  去年4月,在自民党议员的要求下,岸田政府重新审查了《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及其实施细则,并利用乌克兰危机一举打破非致命性武器出口限制,向乌方提供了防弹背心等军用装备。
  去年12月,日本防卫大臣浜田靖一宣称,日本将与英国、意大利合作开发下一代战斗机,因此“必须考虑到出口前景”。
  此外有消息说,日本还计划向12个国家出口包括海上发射拦截导弹等致命性武器。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上月底进一步表示,计划对《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中有关限制向乌克兰转让武器的规定进行修改。岸田政府多名相关人士透露,自民党-公明党执政联盟或将于5月就此问题正式展开讨论。
  分析指出,如果岸田政府成功修改“三原则”,意味着日本出口杀伤性武器将被赋予“合法性”,值得国际社会高度警惕。
  这些日本大公司担心……
  事实上,日本民间对于岸田政府执意“增税扩军”的做法极为反感,并对与之“配套”的“松绑”军火出口主张倍加质疑。
  在日本国会参议院3月28日通过2023财年预算案当天,日本民众纷纷举行集会,抗议岸田政府置经济民生于不顾、一味穷兵黩武的好战政策。
  上月中旬,还有大批日本民众在千叶县会展中心举行的日本2023防务与安全设备国际博览会会场外聚集,强烈抗议日本强化武器交易的行径。
  抗议者指出,一个标榜“专守防卫”的国家却在公然展示杀伤性武器,“这真的让人感到非常危险”。
  日本著名政治评论家森田实指出,日本政府在增加防卫费的同时不断推进修改和平宪法,以图摆脱束缚,重走军国主义老路,他对此深感担忧。
  “日本现在经济停滞、物价高涨,还面临能源危机、医疗体系崩溃等问题,在各方面状况都非常严峻的时候却要修改宪法,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错误。岸田文雄等自民党政客们需要冷静下来,回归理性,不能完全听从美国的指使。”
  讽刺的是,岸田政府在强化武器出口以及扩充军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但被“相中”的不少日本大公司并未因此感到兴奋。相反,它们不愿加大对军品生产的投入。
  从产业和经济层面看,日本并没有类似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那样的军工巨头,许多为日本自卫队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公司都以生产民用产品为主业。以日本最大的防务企业三菱重工为例,军品合同仅占其去年290亿美元收入的十分之一。
  所以,虽然日本政府正在计划提高军品生产的利润率,并提供国有工厂,供这些大公司“无风险地扩大生产”,但这些公司仍担心军工产能会在日本完成军事扩张后闲置。
  而更大的担忧涉及“名誉”问题。
  有媒体称,由于战后日本民众普遍对军国主义抱有高度警惕,不少日本大公司担心自己一旦大规模生产军品,将会在国内外同时失去已有客户。据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