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街谈巷议】“罐头瓶加把手”之类创新契合时代需求
  米袋加装密封“瓶子口”,能够一直当作米桶用;罐头瓶加个把手,之后当水杯用不再怕烫手;蜂蜜盒同时还是保鲜盒。记者近日走访多家超市发现,越来越多的商品包装花心思巧设计,拓展包装用途,在设计时融入再利用的思维,避免传统包装“用后即弃”的命运。(4月12日《北京日报》)
  多年来,由商品包装物形成的固体废弃物越来越多,由于综合回收复用率低,对资源环境影响大,处理成本高企。如何从源头对包装垃圾予以减量,各方早就已经在探索。
  包装垃圾从源头减量,既包括改变产品包装设计、推进包装重复使用,也要改变消费者的购买习惯。而改变产品包装设计,可以说是重中之重,是推进包装重复使用、改变消费者购买习惯的前提条件。
  前不久,中消协发布了《商品过度包装问题研究和消费者感知调查报告》,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认为商品包装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绿色包装(包括环保、减量、可循环利用包装)、提升使用体验和拓展包装用途。消费者认为,如果打开后的包装有其他用途,就不会被当垃圾丢弃,相当于减少了包装垃圾。为此,中消协建议推广一体化、多用途包装,做好包装二次利用和改造,降低环境污染、资源消耗并提升消费者使用体验。
  中消协的调查数据还揭示,在偏好拓展包装物用途的消费者中,有81.2%喜欢“物品收纳”,有68.9%喜欢“用包装做手工(例如纸壳包装背后印有图案,可裁剪下来做手工)”,有56.4%喜欢“做摆设展示”。据报道,如今有商家在其快递包装箱上标记了几条简单明了的指示线,还提供了一份快递盒手工改造说明,提示消费者只需经过简单裁剪和拼装,小小快递盒就能变成拥有两个置物空间的储物盒。
  期待越来越多商品在包装循环利用上充分“巧设计”,不仅可避免“包装变废品”,也会提升自身品牌形象,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何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