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规模空前的美菲“肩并肩”联合军演在菲律宾多地拉开帷幕,演习地点靠近中国台湾岛与南沙群岛。同一天,菲律宾外长与防长到访美国首都华盛顿,美菲外长与防长“2+2”对话会时隔7年再度上演。在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任内,南海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和平与稳定。而今,随着美菲军事勾连不断升级,菲国内政商要员与普通民众接连提出疑问。
军演地域极为敏感
2023年度美菲“肩并肩”联合军演4月11日至28日举行,历时18天。
分析人士认为,本次军演有三大特点。第一,演习规模空前。此次演习将有1.76万名军人参加,包括约1.2万名美国士兵、5000余名菲律宾士兵,以及来自澳大利亚的100余名士兵。此外,还有日本的一个观摩小组以观察员身份参演。
第二,演习内容调整。此次演习内容从两栖扩展至远海和网络空间,不仅新增海上射击演习,还首次设置了网络防御演练。同时,美军将首次在菲律宾进行“爱国者”防空导弹射击演习,并出动在俄乌冲突中屡有亮相的“海马斯”高机动火箭炮系统。
第三,演习地域敏感。此次演习区域集中在菲律宾吕宋岛北部、巴拉望岛和安蒂克省,其中吕宋岛北侧与台湾岛隔海相望,巴拉望岛紧邻南沙群岛。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与南亚研究中心秘书长刘宗义看来,这一选择针对性非常明显,意图不言而喻。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指出,与过去一段时间相比,这次演习的主要区别在于,针对性强。以前的演习更多是以人道主义救援、救灾、反恐等科目为主。现在,两军在南海进行实弹射击,针对南海的意味愈发明显。
“相较前几年,今年的演习是在菲律宾新政府倒向美军怀抱、近期开放4个新军事基地的背景下举行”。军事专家王强说,演习场景会涉及4个新军事基地的使用问题。鉴于这些基地的敏感位置,也预示着美军下决心要把菲律宾打造成在台海、南海问题上对抗和遏制中国的桥头堡。
从深层次来看,“自奥巴马政府推出‘亚太再平衡’政策以来,美国长期在亚太地区进行集中部署、集中调动。在这个过程中,60%的再部署已经完成,但一直缺少一个前沿存在。”王强指出,如今,尽管菲律宾声称不会介入中美之间的矛盾冲突,但因为新基地的存在,客观上弥补了美军的短板,形成了菲律宾为美军提供战略支撑的态势。中国外交部10日针对此次军演发出严正警告,表示美菲军事合作不得介入南海争议,更不得损害中方领土主权、海洋权益和安全利益。
美菲对话关系回暖
美菲军演开幕之际,在太平洋彼岸,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防长奥斯汀定于11日在华盛顿接待来访的菲律宾外长马纳洛和防长加尔维斯,共同举行“2+2”部长级对话。这是该机制自2012年4月启动以来的第三次聚会,也是继2016年1月后时隔7年一键重启。
在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任内,菲律宾对美国介入地区事务持慎重态度。但马科斯去年6月接任总统后,美菲政治军事关系“突飞猛进”。
“新一届菲律宾政府的对美政策正在回调。”许利平指出,2016年杜特尔特政府上台后,美菲关系出现降温。如今,小马科斯政府上台后,美菲关系正在回暖,美菲同盟进入加固进程,在军事和外交合作上表现出更趋协调、紧密的走向。
究其背后,许利平从内外两方面加以观察。内部,在南海问题面临压力的情况下,菲律宾政府有一定需求,想通过加强菲美合作,获得军事和经济上的更多利益。外部,美国希望通过加强美菲军事合作,更好地把菲律宾绑架在“印太战略”框架上,为美国的利益服务。
“但是,美国能否满足菲律宾在经济上的愿望和需求,仍是重要的观察点。”许利平说,美国许诺给菲律宾8500万美元援助,用于升级原有的5个老军事基地。但这笔建设费与实际需求比,仍是杯水车薪。
王强注意到,小马科斯上台后首个出访的非东盟国家就是中国,还推出新的大面积减贫计划。可见,他上台后的初衷是发展经济、搞好对华关系。但是,菲律宾政坛的结构谱系非常复杂,受家族政治势力胁迫、域外势力干涉等因素影响,再加上菲律宾国内矛盾重重,小马科斯似乎正在走向另一条道路。
向美开放4处基地
不容忽视的是,菲律宾政府在上周公布了4处新增美军基地的具体位置,其中一处距离中国台湾岛仅约400公里。《纽约时报》称,这是30年来美国首次在菲律宾拥有如此大规模的军事存在。
这四处基地分别是位于吕宋岛北部的卡米洛·奥西亚斯海军基地、拉洛机场和梅尔乔·德拉·科鲁兹营地,以及位于巴拉望省巴拉巴克岛的1处基地。美联社称,吕宋岛北部与中国台湾岛“隔海相望”,将为美军提供靠近中国华南地区和台湾岛的“集结地”。
对此,马科斯10日称,中国有担忧是正常的,但菲律宾不会允许任何人使用军事基地发动任何进攻行动。然而,鉴于美军可能在基地部署监听、监视与侦察设备,刘宗义认为这种解释的说服力存疑。
“美国利用南海问题挑拨中菲关系的意图昭然若揭,菲律宾这种做法也不符合东盟的主张。”刘宗义表示,“此事足见菲律宾国内亲美势力在外交与安全政策上的主导作用。”
有识之士担忧不已
美菲在练兵场上“大展拳脚”之际,舆论发现,“美菲+”多边合作同样势头强劲。有日媒披露,菲政府正积极加入包括美国及其盟友的新多边讨论,菲参议院也持支持态度。上月,美英澳宣布核潜艇计划细节时,东盟只有一个国家支持,就是菲律宾。如今,新的地区权力集团呼之欲出,比如,日菲美拟于本月成立三方安全对话机制,以应对中国。
对此,菲律宾国内不乏批评和质疑。一些商界和政界人士反对菲律宾与美国及其盟友“过从甚密”,担心菲律宾被美国的地缘政治议程劫持。11日当天,马尼拉街头爆发游行示威,菲律宾“新爱国联盟”指责美国所谓的“保护”只会把菲律宾拖入未来可能发生的冲突。
早在3月初,菲律宾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总统马科斯的姐姐艾美·马科斯就曾表示,菲律宾已被美国的地缘政治议程裹挟。菲前总统杜特尔特则强调,“中国不是我们的敌人”。他警告,对美开放军事基地将令菲律宾沦为美国的“战争平台”。
在中国同东盟国家致力于全面有效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稳步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之际,美军的驻扎究竟会带来什么?这个问题值得地区国家深入思考。
未来走向仍在摇摆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菲美合作升温,但并不能简单地判断小马科斯“倒向”美国。
从历史上看,“美国势力长期在菲律宾深度介入,菲律宾很难实现真正的主权自主”。王强说,因此,目前的态势也是多方权力平衡的结果。
从现实看,“小马科斯政府仍处在动态平衡的过程中,仍在中美之间不断摇摆,尚未找准一个停靠点”。许利平指出。
一方面,菲律宾不愿意绑在美国的战车上,这不符合菲律宾自身利益。作为东盟成员,奉行大国平衡,是其一贯的外交原则。美军长期驻扎留给菲律宾人的历史伤痛仍在。反对美国长久驻军,也是写入菲律宾宪法的基本原则。即使《加强防务合作协议》规定的9个军事基地,也只允许美军临时存在,而不是长久驻扎。
另一方面,菲律宾正通过在中美之间出险招、走险棋,试图获得自身利益的更多筹码。为了应对南海局势等现实问题,菲律宾国内也存在“希望将美国作为地区平衡力量”的声音和需求。但是,菲律宾能否如愿以偿,这些险招、险棋能否达到其目的,仍待观察。美菲自1951年结盟以来,与其他美国盟友比,菲律宾得到的美方援助较为有限。综合《新民晚报》《解放日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