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举办“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大皖新闻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我省将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创新型文化强省,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文化产品,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建设“席地而坐”城市客厅
我省将精心组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会议活动宣传报道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宣传阐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贯通、深刻性与生动性相统一,深入开展“举旗帜·送理论”专题宣讲,推出《理响新时代》第7季等融媒理论节目,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让科学理论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所认同、所拥有。
在提升文明水平方面,我省将坚持为民利民惠民导向,高标准、常态化推进全域文明创建,深入开展“席地而坐”城市客厅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工作,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深化网络文明建设,让文明新风劲吹江淮大地、真善美充盈网络空间。三是丰富实践活动。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管用育融”一体化发展,实施文明实践“十百千”工程,重点培育打造10个示范中心、100个示范所、1000个示范站,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主题文明实践活动,着力打造新时代基层思政工作的主平台、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
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更加需要以文化建设凝心聚力、增势赋能。我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施文化创作高质量发展工程,精心打造黄梅戏《三姑娘上岸》、电影《青春年代》、电视剧《生命繁花》、广播剧《种子密码》、图书《考古安徽·先秦篇》等,组织全国文艺名家看安徽活动,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在共享高水平文化服务方面,我省将持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布局、资源配置和运行机制,创新开展“送文化年货”、乡村“村晚”、“文化惠民消费季”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深化全民阅读活动,推进公共文化数字化普及,努力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同时,我省还将发展高能级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文化产业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旅游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培育“皖字号”文化产业主力军,不断激发新活力、营建新优势、制胜新赛道。
擦亮“科技创新”名片
今年,我省将轮值主办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还将举办2023世界制造业大会、2023“中国航天日”、2023中国(安徽)科交会等重大活动。我省将以此为契机,充分展示安徽经济发展取得的新成就、新变化,大力宣传安徽落实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的积极作为,鲜明彰显安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决心、信心和雄心。
创新是安徽的最大动能、最大潜力,基础良好、前景看好。我省将精心谋划、统筹抓好科技宣传工作,比如,以大学、大院、大所、大平台、大装置、大项目等为重点,宣传好高科技领域“卡脖子”技术的安徽突破;以人工智能、新材料、新型显示、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为重点,宣传好中国制造的安徽支撑;特别是精心打造报告文学《量子纠缠》等文艺作品,组织好我省首部工业题材大型话剧《炉火照天地》全国展演巡演,进一步擦亮“科技创新”这张闪亮名片。
确保谣言处置件件有结果
网络生态治理备受关注。我省将按照党的二十大提出的要求,进一步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不断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坚持以综合治网管网净化网络空间。扎实开展“江淮净网·清朗”系列专项整治行动,聚焦重点领域、重点群体集中发力,组织开展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规范重点流量环节网络传播秩序、优化营商环境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整治生活服务类信息内容等专项行动,清理整治网络戾气、淫秽色情、低俗暴力等违法违规信息内容,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保护,开展网络欺凌、网络沉迷、不良亚文化等问题整治。常态化开展全省网站平台巡查检查,压紧压实平台主体责任。修订完善《安徽省涉网管理重点部门网络综合治理权责清单》,推行“分业监管、联合治理”工作模式,共同营造“清朗有序、健康向上”网络空间。
我省将不断健全网络举报监督和辟谣联动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推进全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处置一体化机制建设试点工作。通过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和全省134家网站向社会公开举报受理方式,畅通举报监督渠道。打通举报平台和“安徽网络辟谣平台”,深化“你举报、我辟谣”工作机制,确保谣言处置件件有结果、有回应。聚焦教育就业、食品安全、医疗健康等民生重点领域,开展网络辟谣标签工作,对网络谣言信息及时清查标记。组织开展辟谣优秀作品征集评选展播等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网络辟谣和网络空间治理,形成全民参与互动的良好局面,共同构建清朗网络家园。
实施消费促进回暖计划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我省将实施产业提质赋能计划。统筹推进文旅和数字创意产业“招大引强”,争取更多优质项目和人才落地落户。开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创建,推动文化产业赋能城市更新,促进城乡文旅产业协调发展。
我省将实施消费促进回暖计划。评选“四个十佳”夜间文旅消费品牌,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结合实施“百城百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行动计划,创新举办安徽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加速释放消费潜力。
在提升优质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方面,我省将推动重大文旅产品打造,高品质建设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杭黄世界级自然生态和文化旅游廊道、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等,谋划推出一批标志性文旅项目、多元旅游业态、精品旅游线路。开展全域旅游示范区、度假区、景区、休闲城市和街区、旅游廊道创建;扩大休闲度假、康养健身、体验式旅游等产品供给,持续打好“温泉、生态、中医药”康养旅游牌;深入实施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争创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村旅游集聚区和融合发展示范区。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