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I02版
发布日期:
“四大检察”综合履职保护知识产权
  本报讯 4月20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年全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情况。省检察院副检察长陶芳德在应邀作主题发布时说,全省检察机关聚焦知识产权保护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全面履行4大检察职能,持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着力为优化安徽创新法治环境、全方位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据介绍,2022年,全省检察机关共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528件1521人,其中受理审查逮捕150件326人,受理审查起诉378件1195人;批准逮捕94件180人,提起公诉205件531人;监督纠正漏捕5人,纠正漏诉31人;办理知识产权民事、行政和公益诉讼监督案件42件,其中制发公益诉讼检察建议12件、提起公益诉讼12件,涉及被告27人,主张赔偿金800余万元,为各类市场主体创新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全省检察机关突出打击重点,保持对知识产权重点领域各类犯罪严厉惩治的高压态势,起诉侵犯商标权犯罪482人、侵犯著作权犯罪25人、侵犯商业秘密犯罪1人。同时注意拓展民事行政检察案件案源,畅通当事人依法申请民事、行政检察监督渠道,加强知识产权民事行政监督主动性,积极探索知识产权领域公益诉讼,形成了综合保护合力。
  为提升综合履职能力,全省检察机关积极构建符合新时代知识产权案件特点和检察工作实际的综合履职模式,目前全省共有43个检察院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或办案组,把分散在“四大检察”中的检察职能归整在一起,实现对知识产权更好的保护作用。此外,还通过“府检联动”工作机制,与省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实施意见》,发挥“两法”衔接平台作用,主动摸排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线索,共建议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44件,公安机关已立案42件,立案率超过95%。
  为助推建设知识产权强省,省检察院专门出台《关于发挥检察职能作用助推知识产权强省工作的实施办法》,与省高级法院、省公安厅联合会签《关于办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若干程序问题的意见》,确定了适应“三合一”审判机制的检察机关案件管辖制度,同时落实沪、苏、浙、皖办案协作机制,探索推进跨行政区划知识产权检察机制建设,有力护航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在回答记者有关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如何更好发挥法律监督作用的提问时,陶芳德介绍说,检察机关将强化知识产权刑事诉讼全过程监督,包括加强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监督,防止有案不立和不当立案,对重大疑难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及时提前介入,用好退回补充侦查、自行侦查职权,提高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抗诉精准度,同时加强对知识产权民事、行政生效裁判以及审判人员违法、执行活动监督,聚焦具有引领价值的典型案件提出抗诉,提升再审检察建议质量,深化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对于知识产权领域行政机关不依法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犯罪线索的,依法开展监督。
  发布会上,省检察院还发布了检察机关办理的朱某某等人侵犯商业秘密案、张某龙等7人生产、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化肥民事公益诉讼案和李某侵犯商标权行政非诉执行检察监督案等10件典型案例。吴贻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