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6版
发布日期:
吃茶
□巢湖方华
    春茶开采,去浮槎山东麓的一家茶园拍摄,主人盛情,留食午餐。及至菜肴上桌,发现有几样竟是用茶叶做食材的,如用新采的绿茶烧豆腐,用茶叶铺底清蒸鳜鱼,特别是油炸黄金芽,金黄的茶叶堆陈青瓷盘中,不但养眼,且入嘴酥脆,茶香盈口。
  我知道茶叶最初就是吃的。从最初的神农氏遍尝百草,吃茶叶解毒。到三国时期《广雅》记述: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再到陆羽在《茶经》中记述,唐代非常流行将茶与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熬成粥吃。而将新鲜的茶叶捣成饼茶来食的习俗沿袭了从魏晋至元明几个朝代。
  即便后来茶从吃茶叶变成饮茶水,许多地方至今仍称饮茶为“吃茶”。
  我等大众,虽然经常吃着茶叶作主调料卤煮出的醇香的茶叶蛋,但总觉着以茶入食还是离日常的生活有点距离。
  只是,现当代的茶入食与古代的“吃茶”又有着不同。现代茶入食是以茶调制、激发美味,烹烩佳肴,而古人的“吃茶”大多是药食同补,如明代《保生集要》中所说:“茗粥,化痰消食”也。
  茶园以茶入肴招待来宾,取材方便、新鲜,于我等偶啖茶之美食者,新颖稀奇,记忆深刻。
  茶园女主人介绍,新采的茶叶在焯水去涩后,加少许食盐、米醋、麻油拌匀即可食。据称凉拌鲜茶口味清鲜,如同马兰、芦蒿等野菜一般,只有春日才能尝到它们的盎然之味。
  席间,服务生端上一盘紫砂煲炖吊的鸡。鸡是散养在茶园的土鸡,汤是用新鲜茶叶烹煮出的茶水加姜丝、花椒、蒜片、料酒等调制炖煮而成。淡淡的茶香与浓浓的鸡香相汇相融,清香鲜美。
  食间谈资,说是有一道叫龙井虾仁的美食,据说是清代乾隆下江南时爱吃的一道菜。将新鲜的河虾剥皮取仁洗净、同时将上等的龙井春茶泡好,将茶水、茶叶和虾仁一起倒入油锅内烹炒,无需任何调料,只少许盐即可。说者赞美,这道龙井虾仁口味鲜美,吃起来虾里透着茶的清香,茶叶也吸入虾仁的鲜,嚼起来也别有味道。只是当日茶园中未备新鲜河虾,未得一尝。
  以茶做菜很讲究量度、火候和手法的。若茶叶或茶汤用多了,菜肴会变苦涩;用少了,又显不出茶香味。另外,葱、姜、蒜、五香一类重味佐料尽量少放,过分夸张,往往有失茶清淡幽雅的本性。
  茶园主人还为我们恶补了一下“吃茶”的知识——以茶入食还得先熟悉每种茶的特性,烹调方式不同时,搭配的茶叶也应不同。
  白茶味淡,境界就是干净优雅,用来烹制水果、蔬菜,别有风味。绿茶浓淡相宜,入馔时清淡的凉拌、清炒,浓郁的可直接做煎饺等。温性的红茶与荤肉搭配最佳,上色添香除腻。而各种与鲜花窨制的花茶,是咸腊烟熏菜肴的极佳助香剂。
  “滋饭蔬之精素,攻肉食之膻腻。”一顿茶餐,不但吃出清雅,更吃出文化的味道,停箸品茗,余味悠长,甚美。
  及至离席,回望茶园,见老叶青翠,而垄边蚕豆正结荚,就倏然想起外婆的老茶煮蚕豆,那绵软香浓的农家茶味小吃,让我回到那遥远的童年山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