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实施“两强一增”行动,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农民收入不断增加,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图景跃然而出。
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在位于亳州市涡阳县的金沙河面业全自动生产车间,一粒粒精选的小麦通过全封闭式气力管道输送到制粉车间,经过磨粉、和料、压面、切条、上架、烘干、包装等步骤后,变成了一包包不同种类的挂面,销往全国各地。
目前,在金沙河面业带动下,涡阳成为安徽最大面粉深加工基地,集聚了一批农产品和食品生产加工产业,培育了一批在长三角地区有影响力的“皖字号”和“涡字号”农产品牌。
今年,安徽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实施科技强农、机械强农、促进农民增收的“两强一增”行动,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任务,产量保持在820亿斤以上。
推动农村文旅融合发展
伴随旅游资源的开发,如今在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民宿随处可见。去年,大湾村不同类型的民宿已经发展到了45家,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2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038元。
根据《安徽省“十四五”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到2025年,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乡村旅游带动乡村居民就业效果明显,促进乡村产业更加兴旺,乡村生态环境更加宜居,乡村乡风更加文明,乡村治理更加有效,乡村居民生活更加富裕,我省成为全国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示范区。
产业做强带动农民增收
每逢周末,位于滁州市南谯区施集镇井楠村的井楠民宿里,前来体验采茶农家乐的游客络绎不绝。“希望通过一片叶子,盘活一个乡村,带动一方产业。并且我们的工作人员,90%以上都是当地的百姓,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滁州市井楠生态富民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乡村产业的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农民增收的主引擎。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省将持续加大产业发展投入,抓好涉农“双招双引”工作,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业,积极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为农业农村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干净整洁的小道,波光粼粼的池塘,满眼葱翠的果园……走进滁州市明光市苏巷镇陆郢村民组,一派美丽乡村的景象映入眼帘。“现在路修通了,环境变美了,我们住着也更舒心了!”村民曹大爷感叹说。
据介绍,陆郢村位于明光市苏巷镇西部,该村民组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作用,多方调动村民内生动力,鼓励广大村民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共建”美好家园,取得良好成效。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刘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