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华晶微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在键合丝生产线上作业。
合肥统旭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的员工在智慧显示屏生产线上作业。
合肥京思威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体成型电感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人在生产片式电感器、功率电子元器件。
长三角数字科技示范园。
瑶海区是合肥工业的发源地,是传统的老工业区。近年来,合肥瑶海高举产业大旗,向转型发展示范区、东部崛起新引擎、合肥新兴增长极加速蝶变,迈出铿锵步伐。而在这转型发展的新征途中,冉冉升起的“中国网谷”,为“东部新中心、活力新瑶海”的建设注入了澎湃的创新力量。
一谷三基地构建产业生态圈
“中国网谷”位于合肥瑶海区南淝河畔,与中国声谷、中国安全谷、中国环境谷、中国肽谷等一起并称为合肥战新产业“五谷丰登”。
“中国网谷”呈现“一谷三基地”的产业布局,以合肥物联网科技产业园为平台核心,以长三角数字科技示范园为智造核心,以尚荣医疗产业园为应用核心,三基地联动建设,共同促进产业生态集聚发展。
其中,合肥物联网科技产业园整合红旗产业园,实施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软件、工业互联网、空天信息、元宇宙为主的平台化发展战略,促进物联网产业生态的加速发展;长三角数字科技示范园打造以物联网芯片、装备设计、研发、应用为主智能产品加工制造基地;尚荣医疗产业园围绕智慧医养、移动医疗、健康服务等大健康产业链打造智慧医疗应用产、学、研基地。
三大基地将在“中国网谷”统一品牌下建设、运营,形成三大功能齐备、特点鲜明的产业集群。
知名科技企业纷纷入驻“中国网谷”
今天的“中国网谷”,科技成果和创业人才集聚,激荡着创新的乐章。
其中,工业云端仿真项目以首席科学家张文禄教授牵头,致力于高性能低功耗的仿真软件算法设计,并提供实现高端制造业各类高性能计算仿真需求的软件及服务。目前,团队已研发出基于高性能计算的虚拟仿真平台、pet医疗设备图像仿真平台等多个高性能仿真产品线,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制造、气象、芯片制造及工业4.0等多种场景,承接合肥市“揭榜挂帅”项目,与国轩高科等企业开展仿真合作。
合肥元顿传感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泽江则将智能装备的研发、营销和运维总部落户在中国网谷,在长三角数字科技示范园建设柔性薄膜传感器及智能模组制造基地。“这片创新创业热土感动了我们。”刘泽江说,从落地到生根的两年里,感受到了家人般的关怀和支持,让企业增添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发展的信心。
据了解,目前包括中国电子、蓝色光标、北京讯众、泛普科技、客来福、银通物联、洲峰电子、云海量子、猪八戒、盒子健康、京思威等一批创新型科技企业,已经入驻中国网谷。而“一谷三基地”也获得G60科创走廊产业合作示范园区、安徽省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称号。
牵手中国科大奏响创新发展强音
为了汇聚创新要素,中国网谷还与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合作成立中国科大长三角科技战略研究院、中国电子数字城市经济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进一步吸引高端人才,孵化科创项目。其中,中国科大长三角科技战略研究院成立以来,已经开展前沿科技论坛、创新项目路演、定向科技培训、科大校友交流等活动十余次,组织推荐并对接成果转化项目十多个。依托中国科大长三角科技战略研究院成立的中国网谷·科创企业联合会,旨在促进会员之间的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提供各类科创服务,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国网谷"”共计入驻企业607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家,“"五上"”企业34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5家,省、市级大数据企业13家,省、市级“"专精特新"”企业7家,合肥市产业链认定企业4家,合肥市高层次人才项目4个,培育市级及以上创新创业机构3个。
科技成果转化离不开资本的支持。为此,瑶海区产投公司作为中国网谷的主要运营机构,全面建立与各类基金的常态化对接渠道,将拟投项目的对接和研判相结合,加强“"基金招商"”工作的开展。瑶海区产投公司现已组建设立了玖兆壹号基金,创新推出“"科创政银担"”金融产品,正在积极推进设立天使基金、种子基金等,全力为科创好项目提供充足的投融资环境。
而在为企服务方面,合肥物联网科技产业服务管理中心、瑶海区产投公司也做细做优对园区企业的服务,设立“"服务管家”",在"“一企一策"”服务、生产要素对接、证照代办等多个方面提供精准式、全周期服务,让企业专注于经营。
春暖花开,“"中国网谷"”也正在拔节生长。长三角数字科技示范园三期预计年底基本建成、合肥物联网科技产业园二期力争下半年开工建设、医药CRO集聚发展基地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按照“"一谷三基地"”产业战略布局,力争“"十四五"”期间,物联网园二期、数字园三期、尚荣园二期等项目将全部建成,产业载体面积突破120万平方米。
中国网谷也欢迎全国各地的高校院所、投资机构走进这片创新热土,加速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共同为瑶海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项磊 通讯员 吴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