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2023年“中国航天日”主题航天展在合肥开展。新华社发
4月下旬以来,“中国航天日”活动与中国(安徽)科交会先后在合肥开幕,让“安徽创新”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安徽高举创新大旗,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努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集聚地,掀起了“创新发展”的新浪潮。
科技创新瞄准“数字天空”
4月26日,位于合肥高新区“高新·创新谷”的飞友科技“数字天空”创新中心正式启用,成为目前国内较为先进的航空产业数字化研发和服务创新基地,将承担飞友科技在智慧民航建设、民航数据资产挖掘与运营、航空旅客数字化服务等领域的技术研发与产品创新职能。
作为深耕民航领域的航空出行服务和数字化技术应用方案提供商,飞友科技致力于通过先进技术提高民航运行效率与安全水平、提高出行时间可靠性。“用科技解决一个个问题,是飞友科技立身的‘用户基因’。”企业负责人说。
飞友科技一直以数字化基本逻辑推动行业实现数字化。在航空数据应用领域,目前飞友科技已实现覆盖全国99%、全球94%以上的航班动态数据。在旅客出行服务领域,飞友科技于2011年正式上线“飞常准”APP,截至2022年底,累计服务3亿多用户。同时,以行业数据方案赋能OTA、物流、用车、金融保险等生态,目前已服务全球超过1000家合作伙伴。在民航运行数字化领域,飞友科技在昆明机场主导建设了全国第一个机场协同决策(A-CDM)系统,并逐步搭建起以A-CDM(机场协同决策)和GMAN(地面管理)为核心的民航数字化应用体系,目前已布局全国超过100家民航实体,在内地千万级机场的占有率达60%。
如今,飞友科技已经拥有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5资质、专利35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建立民航行业标准1个,已获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专精特新企业等。“随着‘数字天空’创新中心的启用,我们将努力加速民航产业数字化进程,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航数字化技术体系,为民航数字经济建设持续赋能添力。”
保温杯吸纳“航天材料”
在安徽,除了像飞友科技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千行百业进行科技赋能,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也开始用科技创新推动自身发展。
4月23日,2023中国航天大会在合肥启动,作为会议指定用杯,富光近年来与航天科工集团开展深度合作,将航天相变材料创新应用于保温杯的杯身、杯盖,“能够在60秒左右的时间,将沸水降至适宜饮用的温度,满足了消费者即时喝温水的需求。”富光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此外,富光还将航天领域广泛应用的钛材料引入杯壶制造领域,利用其超轻、坚韧、抑菌保鲜等特点,用于盛放普通不锈钢保温杯不适宜盛放的豆浆、碳酸饮料、牛奶、咖啡等饮品。“下一步,我们还会与更多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不断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努力打造创新产品。”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
近年来,安徽努力下好创新先手棋,坚持“四个面向”,依托国家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大硅谷等重大平台,掀起了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热潮。
在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方面,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列入国家试点培育,深空探测实验室揭牌运行,认知智能、高端压缩机及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建设,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全国首挂。
有了科研源头的支撑,安徽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建立全链条闭环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拿致力于打造“科创名城”的合肥来说,2022年净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834户,总数达6412户、居全国省会第8位。合肥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236家、增长近七成。科创板上市企业达17家、居省会城市第2位。目前,合肥已经跻身全球科技集群第55位、全球科研城市第16位,成为中国创新版图的重要力量。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项磊实习生黄子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