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
延发工资、App内无法点开
爱驰汽车被传“亮红灯”?

  因场地限制,胡先生代理的爱驰展车目前都放在室外。 

  5月10日,爱驰汽车人力资源部发布《关于四月工资延迟发放的通知》,该通知称,鉴于目前面临的资金挑战,公司不得不做出四月工资再次延迟发放的决定,又一家造车新势力“亮红灯”的传言引发关注。记者调查发现,合肥有多家爱驰汽车的体验中心,虽然对于厂家资金链是否面临困境的情况说法不一,但有多位销售人士透露,爱驰汽车销售不佳的现状已是显而易见。
   网传接连两月延迟发工资
  5月10日,爱驰汽车人力资源部发布《关于四月工资延迟发放的通知》,该通知称:鉴于目前面临的资金挑战,公司不得不做出四月工资再次延迟发放的决定,这段时间对整个行业都很艰难,我们知道爱驰的员工更是承受了很多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在此公司对各位深表歉意,诚请大家谅解与支持!也感谢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上、持续兢兢业业的同事们!爱驰汽车在通知中称,公司管理层正在多方积极融资,一旦资金到位,将补齐所有缓发的工资和各项福利。再次致歉并感谢大家的理解!
  这并非爱驰第一次延迟发放工资。网传知情人士贴出的截图显示,爱驰汽车人力资源部发布《关于三月工资延迟发放的通知》中称,因客观原因,公司不得不做出三月工资延迟发放的决定,但员工三月的社保和公积金会正常缴纳,该通知并未具体说明延迟发放工资的原因以及延迟时长。
  资料显示,爱驰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2月,曾名为江西爱驰亿维实业有限公司,注册及实缴资本为8.68亿元,其行政总部和技术中心位于上海。天眼查显示,截至目前,爱驰汽车累计进行了多轮融资,融资方包括宁德时代、广微控股、沙钢集团、滴滴出行等,累计融资超百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查询发现,就在今年三月下旬,爱驰汽车仍在开展招聘,岗位包括项目管理经理,研发费用控制工程师等。
  然而爱驰表现出的异常并非无迹可循。记者登录爱驰汽车App发现,其首页车友圈、伙伴等多个栏目已无法点开,显示网络未连接或没有相关内容。5月11日上午,记者多次拨打爱驰汽车官方服务热线400-820-255,始终提示繁忙无法接通。
  系首家实现整车出口的新势力
  有报道显示,爱驰U5自上市以来,销量表现不佳。数据表明,爱驰汽车2020年仅销2600辆,2021年销量为3011辆,2022年1至8月销量也仅为2824辆。在2021年4月,爱驰发布了旗下第二款量产车型爱驰U6,但原定于同年10月交付的U6,直到2022年10月才正式上市。
  5月11日上午,记者在合肥市包河区桐城南路附近见到了爱驰汽车代理商胡经理。他表示,自己代理爱驰汽车一年多来卖出过几辆。该品牌的车在设计风格上符合欧洲人的极简主义审美,国内关注这款车的大多是留学生,主打喜欢小众车型的顾客,有顾客来询问也不会强推,顾客较少。
  在他看来,目前该品牌只有两款车型,企业生产场地是现代化工厂,在基础和硬件方面的投资是有价值的,车辆的品控做得不错,不会看到明显的瑕疵。
  不过爱驰汽车发展重心更偏向于海外。记者了解到,作为“首家实现整车出口的新势力”,爱驰在2020年5月首批500辆U5出口欧盟,此后,陆续出口法国、德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等国家,覆盖北欧和南欧市场。经过两年多的积累,爱驰在欧洲市场已崭露头角。截至2022年11月,爱驰共计实现海外销售6464辆,足迹遍布20余国。
  今年年初,有报道称日前爱驰与泰国企业菲尼克斯电动汽车有限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菲尼克斯EV计划在未来5年左右的时间,共计向爱驰采购约15万辆新能源汽车用以零售和运营,涵盖爱驰全部系列车型。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新势力在海外的最大合作计划。目前该合作推进情况如何,尚不清楚。
  本地体验中心在“去库存”
  爱驰官方平台显示,爱驰汽车在合肥有多家体验中心。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联系了蜀山区一家体验中心,销售人士称目前还可以体验U5这款车型并有现车,他坦言这个车在国内比较小众,从去年到现在也就卖掉两三台。至于为什么爱驰汽车App出现异常,该中心人士称这两天系统在升级。
  不过有多位汽车销售人士直指,出现异常的原因是爱驰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合肥另外一家爱驰体验中心的人士告诉记者,据他了解厂家那边资金链出了问题,眼下现车销售和售后服务都还有,对代理商来说,把手上的这台现车卖掉就结束了,也不会再去批车了。“目前我们试驾车已经处理掉了,一年到头也卖不了几台,占用我们的资金。”该人士表示,如果消费者来购买,他们会当面讲清楚,现在优惠幅度比较大,购车需要综合考虑。
  关于企业总部财务状况出现危机一事,胡经理也表示知晓,在他看来问题主要出在两个方面,一是销量达不到盈亏平衡点,二是融资出现困难。与此同时,企业的研发还在持续不断地投入,市场还要持续地培育。
  此次延发工资等消息传出,胡经理坦言对前端销售有一定影响,“顾客会担心售后没有保障,降低对这个车的心理预期。”
  胡经理认为,一个新品牌要想得到消费者的认可,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造车新势力遇到的普遍问题,现在很多新能源汽车品牌都在经历类似的状况,“融到资金就能缓过来,融不到就拜拜了。”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首席记者陈牧记者殷志强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