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龙河口引水工程啃下最大“硬骨头”
  备受合肥市民关注的龙河口引水工程迎来新进展。近日,继取水闸室落闸后,全线建设最大的“硬骨头”张庄隧洞也实现贯通,朝着年底全线完工通水又迈进一步。届时,合肥市民将能喝上万佛湖的清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从合肥市水务局了解到,工程实施后,每年将为合肥新增1.2亿立方米原水,合肥也将形成“双水源”格局,彻底改变饮用水源相对单一的补给历史,为政务区、高新区、经开区及肥西等地用水提供有力保障。
 引水工程将于年底实现通水
  近日,位于六安市舒城县杭埠河上游的龙河口水库建设现场,龙河口引水工程取水闸室顺利落闸。这是继工程取水闸室下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
  据介绍,取水闸室位于龙河口水库落花冲副坝东侧,总长30米,设计采用上下两个流道分层取水,设计引水流量为6.94立方米/秒。“龙河口引水工程取水闸室顺利落闸,为后续工程实施和龙河口水库安全度汛提供了重要保障。”工程建设单位合肥市供水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5月11日,龙河口引水工程张庄隧洞顺利贯通,这是继落花冲隧洞贯通之后又一节点工程,也是隧洞工程最后一次爆破。张庄隧洞作为全线控制性工程,位于舒城县万佛湖镇和干汊河镇交界处,总长1340米。隧洞开挖断面型式为圆形,洞径4米,开挖采用钻爆法进尺。据介绍,整个隧洞工程包含1340米的张庄隧洞和505米的落花冲隧洞,两处隧洞工程合计安全爆破845次。
  “龙河口引水工程于2021年10月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12月通水运行。”合肥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主要包括取水口、引水隧洞、加压泵站和管道等建设内容,沿线穿越杭北干渠、G346、S315、S236、S440、德上高速、丰乐河等节点。截至目前,工程总体进度达到75%;管道总长52.66千米,已完成47.42千米;加压泵站主体结构已施工完成;正在进行装饰装修及设备安装。
  每年新增1.2亿立方米原水
  地处江淮分水岭的合肥,水资源不足,尤其是供给城市的优质水源缺乏。据合肥市水务局相关人士介绍,当前合肥城市用水主要来源于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上游淠河灌区水源,优质原水来源单一。此外,从大别山水库群调水补给城市供水量逐年上升,已经很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清洁水源的需求。因此,需要开辟新水源,进一步提升城市供水保证率。
  龙河口引水工程是为保障合肥市、舒城县城市供水安全的跨区域调水工程。工程设计输水总规模60万立方米/日,其中合肥市45万立方米/日,舒城县为15万立方米/日,设计流量5.21立方米每秒,装机容量5000千瓦。输入线路总长52.66公里,调水起点为舒城县龙河口水库,距取水口18.52千米处设置舒城县分水口,后引水至肥西县磨墩水库中转调蓄,经磨墩泵站加压,与配套原水管连接,引入合肥市七水厂和八水厂。
  待龙河口引水工程年底投产后,万佛湖汩汩清泉将经合肥市七水厂、八水厂输送,届时每年新增1.2亿立方米原水,对保障合肥、舒城供水安全,提升供水保证率,提高源水质量,保障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合肥将形成“双水源”格局
  龙河口水库位于舒城县万佛湖镇、巢湖流域杭埠河中上游,水量充沛,总库容9.03亿立方米;水质优良,常年为国家级Ⅱ类;地理区域优势明显,具有同时向合肥市及六安市舒城县域供水的有利条件。
  据介绍,龙河口引水工程全线除局部采用隧洞输水外,多以埋地压力管道为主,采取取水口、输水管道、加压泵站、出水口及交叉建筑物等共同组成“长藤结瓜”式输水线路。工程建成后,合肥市将形成“双水源”格局,彻底改变合肥饮用水源相对单一的补给历史。
  为进一步提升用水安全系数,“十四五”期间,合肥市将在充分利用本地水资源的基础上,积极争取从区域外引进更多的优质水源。龙河口引水工程建成后,或将与引江济淮工程同时补给合肥城市用水,形成“淠水东送、江水北上、淮水南下、湖水东流”四水互济的水资源调配体系,合肥城市供水保障体系将更趋完善。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刘旸通讯员汤仲跃许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