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是不爱吃藕的。不仅因为它浑身污泥的脏模样,那寡淡的味道也让人没有胃口。直到有一天,我知道了和它有关的故事。
在我家附近,有一处公园,叫包河公园。包河公园盛产一种独特的藕,说它独特,是因为别的藕都是“藕断丝连”,它却偏偏是“无丝藕”。藕怎么会无丝?这还得从包河公园说起。
包河公园之所以“姓包”,是因为大名鼎鼎的包公的陵园就在旁边。有了“包青天”的震慑,谁还敢有“私”心?藕当然也成无丝的了。
最近,我又从《传承优良家风 争做时代新人》这本书里读到了包拯的故事,对他更加佩服得五体投地。
原来,包拯的清廉与无私并不是无本之木,而是根植于“家风”这块沃土。包拯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从小受父亲的教诲,勤奋好学,良好的家风培育出他优秀的品格。包拯考中进士后做了官,仍牢记父亲的教诲,真正做到了清正廉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清官。临终之际,包拯更是给子孙立下严格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莹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正因为家风传承,包家一连数代,清白无私,难怪包拯至今都在中国人心中享有崇高地位。
食物有了传说,犹如白水加了蜜糖,变得讨人喜爱起来。现在,我觉得无丝藕挺好吃的,每次吃起来,都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其实,不只是包拯,无数古代先贤、革命前辈和英雄楷模,都把端正家风当成治家之本。
家风是言传身教、是潜移默化,更是家庭成员间的互相影响。培育良好家风需要家庭每位成员的参与,当然也包括我们小朋友。试想一下,如果包拯不听父亲的教诲,或是他的子孙不听他的教诲,那么家风如何能传承下去呢?所以,树立良好家风没有“局外人”,不是父母对我们的“单向输出”,也需要我们积极回应、双向奔赴。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如果千千万万个家庭都能树立良好家风,那自然能在社会上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而身处社会之中的我们,都将成为受益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让良好家风在中华大地上遍地开花吧!
合肥市安庆路第三小学五(1)班 蒙朵拉 指导老师:祝小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