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2版
发布日期:
美国债务上限协议惊险闯过“首道关”
  美国民主党籍总统拜登与国会共和党籍众议长凯文·麦卡锡就提高联邦政府债务上限达成的协议当地时间5月30日在众议院规则委员会以7票赞成、票反对的表决结果惊险过关,预计最早于当地时间5月31日交付众议院全院表决。
  众议院规则委员会相对低调,但掌握实权,被媒体称为“议长委员会”。13名成员全部由众议长和少数党领袖任命,其中众议长可任命9人,通常为“铁杆”盟友。多数法案交付众议院全体表决前须经规则委员会审议。
  不过,当前规则委员会内的共和党人可不尽是麦卡锡的“铁杆”盟友。
  在年初举行的众议长选举中,麦卡锡因在十余轮表决中始终无法获取足够票数当选,被迫向以共和党团“自由核心小组”成员为主的极端保守派议员作出大量妥协,其中就包括让三名极端保守派议员进入规则委员会。
  就债务上限协议审议而言,这一人数似乎经过精心算计,因为它恰好剥夺了麦卡锡在规则委员会的多数票优势。具体说,鉴于极端保守派的反对立场,以及民主党籍成员的“反对”传统,麦卡锡实际只能保证6票支持。
  共和党极端保守派主张大幅削减政府支出,认为麦卡锡在联邦政府债务上限谈判中让步过多、所获成果不足。而规则委员会内民主党人则会“遵循”少数党议员从不支持多数党推动的立法这一“传统”,投票反对。果然,“自由核心小组”成员诺曼、罗伊以及四名民主党籍成员在规则委员会对债务上限协议的表决中投票反对。另一名极端保守派议员托马斯·梅西则扮演“关键先生”,其赞成票帮助协议成功闯关。
  梅西不是“自由核心小组”成员,在年初众议长选举中充任“中间人”,助力麦卡锡与极端保守派达成妥协并最终当选。作为“奖励”,梅西入选规则委员会。
  虽然梅西的“助攻”让债务上限协议勉强闯过众议院规则委员会这道关,但在共和党内部,麦卡锡与极端保守派的争端远未结束。与此同时,民主党内部对这份协议也有不少反对声音,认为拜登对共和党作出过多妥协。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极端保守派议员还有一项“法宝”可以掣肘麦卡锡。多名“自由核心小组”成员宣称准备发起动议罢免麦卡锡。根据他们与麦卡锡年初达成的条件,任何一名众议员都有权提出罢免众议长动议。
  债务上限协议主要内容包括:暂停债务上限效力至2025年1月1日,即民主、共和两党可将该棘手议题在2024年总统选举结束前搁置;限制2024年和2025年联邦政府支出;收紧部分社会福利项目申领要求;削减国家税务局预算;加速大型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审批。
  协议最早于当地时间5月31日在众议院接受全院表决,即便获通过,还需经由民主党掌控的参议院批准。据路透社报道,参议员也有可能要求调整协议内容。这意味着协议若想赶在财政部长耶伦最新警告的6月5日债务违约日前生效,参议院表决需要赶在本周完成。海洋(新华社专特稿) 


  □观察
   “美债上限”是怎么被玩坏的
  所谓“债务上限”是美国国会为联邦政府设定的为履行已产生的支付义务而举债的最高额度,触及这条“红线”,意味着美国财政部借款授权用尽,除非国会另行授权,否则白宫无权继续举债。
  据美国财政部数据,美国目前联邦债务规模约31.47万亿美元,相当于每个美国人负债9.4万美元。
  理论上讲,“债务上限”符合美国和所有债权人共同利益。这是因为,作为手握美元霸权的超级大国,发行美钞的外在约束是不存在的。如果美国政府开支无度、过度举债带来美元贬值、通胀失控等后果,那么原有债权人权益就会遭受稀释。
  换言之,“债务上限”是美方为数不多的内控举措,既是维持美国政府偿付信用和美元霸权地位的重要阀门,事关美国国运未来,也是美方对债权人的一种信用宣示。
  然而,就是这个初衷很好的“债务上限”,生生被美国政客玩坏了,变成了没有上限的“上限”。
  早在今年1月19日,美国联邦政府就触及了31.4万亿美元的法定举债上限。美国财政部不得不采取“拆东墙补西墙”式的特别措施,避免发生联邦债务违约,但此类措施也只能保证6月前政府的正常运转。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多次警告,如果国会不抓紧通过立法提高债务上限,美国6月初将陷入债务违约困境。
  由于共和党在2022年中期选举中控制众议院,加之当前美国政治氛围极化,今年民主党政府与众议院共和党人就提高债务上限一直僵持不下,美国债务违约的风险愈发尖锐。
  尽管两党眼下就债务上限达成了协议,在尘埃落定前,本轮危机走向尚存在变数,短期仍是全球重大风险。此事一旦失控,进而导致美债违约,叠加美联储激进加息等因素,可能给世界经济带来一场泼天大祸,甚至可能引发新一轮全球金融危机。
  毫不夸张地说,短期看,美国债务危机正成为威胁世界经济安全的系统性风险。长期看,华盛顿在化解巨债方面表现出的政治失能,正严重动摇美国信誉,不免加速美元霸权衰落。
  在以霸权谋取暴利冲动的驱使下,美国长期维持对外贸易赤字,输出美元和通胀,并通过大量发债促使美元回笼,形成了“债务货币化”的美元循环体系。由此,美国财政赤字不断膨胀,财政纪律逐步废弛,美债遂成尾大不掉之势。
  数十年来,美债触顶的警报不断鸣响。据美国国会相关部门统计,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美国国会已102次批准对债务上限进行调整。仅自2001年以来,此类调整就高达20次。其间常伴随激烈党争、市场动荡、政府停摆等乱象。1985年,美国从净债权国变为净债务国。1990年迄今,美国国债规模从3.2万亿美元一路飙涨至超过31.4万亿美元。
  与高债务伴生的是高赤字,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测,2025年之后,美国政府赤字率将一直保持在4.5%以上,这是美国自1930年以来首次出现类似情况。据美国穆迪分析公司预测,到2025年或2026年,美国每年需偿付的国债利息就将超过军费。
  对美国政府而言,要从根本上缓解乃至解决债务问题,必须采取一系列“刮骨疗毒”的措施:取消非法的贸易和投资壁垒,改善国际收支状况;遏制过度金融化,提振实体经济;缓和地缘政治关系,减少非必要军费开支;减少采用极端货币政策,缓解“债务货币化”;加强国际政策协调等。
  然而,这些吃力不讨好的深层改革,无助于实现政客短期利益,且必然遭到美国金融、军工等利益集团狙击。
  在无休止的拉扯、缠斗中,两党根本无望达成有质量的治本方案,外界所能期待的最佳结果,无非是美国再度提高债务上限。
  有人说,美债体系犹如一张超级“信用卡”,可以依靠美元霸权无限透支。但从自行授信,到不断失信,再到不断增加授信,频繁刷爆的美债“信用卡”还能用多久?华盛顿真该好好琢磨琢磨。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