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去泳池嬉戏可谓不错的消暑选择。殊不知,清清凉凉的游泳池也可能隐匿着致病“杀手”——腺病毒。日前,合肥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腺病毒最爱攻击5岁以下儿童,其中6个月~2岁的婴幼儿尤其容易“中招”,因此,不建议2岁以下幼儿去人多的公共游泳池。虽然“传染性强、无疫苗、无特效药、儿童易中招”等说法听起来比较可怕,但也不必过于恐慌,腺病毒感染可防可控。
6个月~2岁的婴幼儿尤其容易“中招”
专家介绍,腺病毒是一种无包膜的双链DNA病毒,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除引起呼吸道感染,腺病毒还可以导致胃肠炎、结膜炎、膀胱炎等。
感染腺病毒后有什么症状?疾控专家提醒,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可能感染腺病毒,但腺病毒最爱攻击5岁以下儿童,其中6个月~2岁的婴幼儿尤其容易“中招”。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发热、咳嗽、鼻塞、咽痛、结膜炎、腹泻、呕吐等。泌尿系统感染者可出现血尿、尿频尿急、排尿困难等症状。少数可发展为重症肺炎,甚至导致死亡。免疫系统较弱、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等人群,重症风险较高。
需要注意的是,腺病毒感染属于自限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多为对症治疗,轻症患者一周左右即可自愈。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如持续性高热、心慌、气促等,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
不建议2岁以下幼儿去人多的公共泳池
为什么腺病毒感染频现泳池?合肥市疾控中心专家解释,在气温较高的情况下,泳池的温度、湿度条件很适合细菌和病毒的繁殖,尤其是缺乏阳光直射的室内游泳馆。如果没有经过严格的紫外线或含氯消毒剂消毒,当腺病毒携带者进入泳池后,池水就有可能造成腺病毒传播。
游泳池内人群相对密集,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可在空气中保持半小时,若在无任何防护的情况下,就容易感染。游泳时直接或间接接触被污染过的水、物品等,再去触摸口、鼻或眼睛等,就有可能被感染。如果感染了腺病毒的人去游泳,一旦其排泄物污染泳池,其他人在游泳时吞咽下池水,也可引起腺病毒感染。
疾控专家表示,目前尚无供普通人群使用的腺病毒疫苗和特效药,以预防为主,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需要遮住口鼻;室内多通风;避免和他人共用杯子、餐具;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多饮水,合理膳食,保证睡眠,注意锻炼身体。
不建议2岁以下幼儿去人多的公共游泳池。成人及儿童应选择有“卫生许可证”、卫生状况好的正规游泳场所;游泳前后要认真清洁身体;游泳时要戴好泳镜、泳帽,避免眼部接触池水;游泳时尽量不要吞咽池水。如果感染了腺病毒并出现症状,应及时就医;与患者密切接触的周边人员建议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出现不适及时就医。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