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TI07版
发布日期:
潮涌长三角 税务乘势为
——安徽税务部门积极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来安县税务局联合南京江北新区税务局,设立税务“智囊”驻企服务站,为长三角跨区域经营企业,提供定制化、专属化税收政策服务。黄怀林安瑞文/摄

  “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部署,拉开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此后,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连续五年召开座谈会,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行深度探讨。紧扣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成效。时隔四年,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将再次由安徽承办,全省税务部门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党委要求,立足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不断探索跨区域税收协作新模式,以更积极主动的姿态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
  跨区办税,打造服务共同体
  ——线上办税零距离
  2019年底到2020年,国家税务总局先后出台了两批26项支持和服务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措施,其中第一条就是便利企业跨省迁移业务办理。安徽省税务局积极落实相关举措,把便利切实送到纳税人身边。
  “公司不用注销、也不用重新办理税务登记,出口退税等各类权益都可以延续享受,原来企业跨省迁移这么方便!”安徽荣创芯科自动化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王兵感慨道。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深入,安徽省跨区办税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除了办理企业跨省迁移业务由原来的10个工作日压缩到“即时办结,跨区域涉税事项也实现了跨省线上办理,长三角区域的纳税人可以直接通过经营地电子税务局或办税服务厅完成开户、报验登记、预缴申报、信息反馈等跨省涉税事项报验管理,大大减轻了纳税人的时间成本和办税负担。
看到显示缴费成功的页面,江苏天宇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办税人员蔡先生感叹道:“之前一直担心没办法赶过去办理预缴,会影响后面的项目进度,现在在网上就能直接办理,让我人在外地就办好了事情。”
  此外,跨省异地电子缴税、跨省税收证明开具等业务也在不断落实,“异地易办”成为越来越多纳税人缴费人的共同感受。
  ——线下办税面对面
  线下服务的不断提档升级,也为企业跨区业务办理提供了另一种有效途径。2022年4月,六安市金安区税务局设立了跨区域通办办税网点,着力解决辖域纳税人跨区域涉税事项办理上的难题,六安煜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第一批受益者。
  该公司在江苏省昆山市设有办事处,两地跨区域涉税事项繁多,手续杂、耗时长,企业头疼不已。跨区域通办办税网点的设立,让企业明显感觉到变化。“线下办税服务厅开通绿色通道帮助我们解决业务难题,享受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便利,办税成本大大缩减,让企业可以专注于生产经营。”财务负责人李甲高兴地说道。
  淮北市税务局通过“e税360”可视化办税咨询平台推出线上授权线下办理的服务方式也获得纳税人的一致好评。跨区经营纳税人通过“e税360”线上申请授权,税务人员线下为纳税人办理跨区业务,切实解决了企业财务人员奔波两地办税的难题。“现在办税太方便了,不出家门就能办好涉税业务,再也不用去大厅排队缴税了。”无锡荣凯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企业财务人员称赞道。
   跨区管理,打造征管共同体
  ——执法“一把尺”
  2020年6月,安徽省税务局同上海、江苏、浙江、宁波税务部门联合制定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税务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清单》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申报 发票类税务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长三角一体化税收政策执行标准逐步统一。
  2022年12月,三省两市再次联合发布《长江三角洲区域登记 账证 征收 检查类税务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基准》,长三角一体化行政处罚裁量权进一步规范,税法遵从能力和水平持续提高。
  由于前期连续多月未申报,安徽森海园林景观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被主管税务机关合肥经开区税务局认定为非正常户,企业无法开具回款发票,面临现金流短缺的窘境。专窗工作人员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后,认真对照长江三角洲区域申报发票类税务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公告条例,细心判断企业处罚依据和执行标准,为企业办理了简易处罚、转为正常户等涉税业务。公司办税人员袁女士表示,“转为正常户后,企业一天内开具了770余万元的订单金额。税务机关严格执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定,为我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管理同发力
  为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征管一体化”建设,安徽省税务部门积极探索创新,加大跨区经营企业管理力度,优化管理方式。
宣城、湖州两地税务部门共同与跨区域企业签订《税收遵从合作协议》,建立复杂涉税事项协调、税企问题沟通反馈、跨区域联合服务三项机制,有效降低税收风险和征纳成本,打造“税企共治”金名片。围绕苏皖合作示范区建设,郎溪、溧阳税务部门签订税收合作框架协议,建立税收数据共享互认机制,对两地交叉企业和跨地区施工企业进行协作管理,初步形成了两地税源管理沟通协调机制。
  管理上的协作,既能服务跨区企业健康发展,也能形成打击、震慑涉税违法行为的强大合力。
  2022年,黄山市税务局稽查局坚持链条式、一体化打击,与涉案上下游企业所在的江苏江阴市及浙江慈溪市等税警部门联合开展案件分析研判,实现了利废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团伙案件的精准打击、快速办理,目前已查实虚开金额16亿元、税额2.4亿元、查补入库税款726万元,涉案上下游多家企业被税务部门、公安机关立案查办,彰显了跨区域联合打击的效率和威力。
  跨区交流,打造信息共同体
  ——交流,凝聚合力探新路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推进离不开三省两市不断深化的交流合作。安徽省税务部门积极履行税收职能,在交流中创新探索,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
  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蚌埠市税务局顺势而为,主动联系宁波市税务局,联合撰写《牵手宁波深挖国家战略政策红利——从税收角度看蚌甬结对合作新动能》,获得两地市委市政府领导的肯定,相关建议被纳入蚌埠和宁波经济对接的合作方案中。
  毗邻而居的宣城、湖州两地税务部门,也在区域协作中走在了前面。党建联学联建、征管改革协同推进、纳税服务优化升级……两地税务部门连续第二年联合举办税收宣传月启动仪式,通过直播、视频连线等方式开展税惠政策宣讲,探索两地税务合作新路径。
  随着“湖宣合作”税务协作样板的成功打造,马鞍山市和嘉兴市税务部门也加入其中,一同签署《“四维联动”跨区域税务干部研学机制建设方案》,举办两省四地税收一体化干部研学班,共享教育资源、互学税费工作,开展“研学”“比学”“践学”活动,以优势互补扩大人才集聚效应,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当好税务排头兵。
  ——共享,牵线搭桥助供应
  提升税收大数据服务能力,推动长三角区域数据共享共用,是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安徽省税务部门关键的服务举措。
  黄山市税务部门积极开展“皖”美“沪”通行动,通过“全国纳税人供应链查询”功能为企业找到了一批位于上海市的潜在采购商,并第一时间和上海市税务机关对接,进一步开展线上对比分析,精准查找到对聚酯树脂类产品有迫切需求的上海厚新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推动两地企业快速对接,顺利实现合作。双方现已签订了一期合同,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的同时为后续产业链扩充奠定基础。
  安徽永成电子机械技术有限公司也是数据共享的受惠企业,当地税务部门通过税收大数据,帮助企业查询到全国范围内粮食全自动包装机械的主要采购商信息,为上下游企业“牵线搭桥”,解决企业无法打开销路的难题。
  “没想到税收数据还蕴藏着这样丰富的信息,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现在企业主要和江浙沪等长三角地区的数十家企业实现了产销对接,也打开了销路,我们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永成公司董事长傅正兵说。
  ——互认,信用价值再提升
  近年来,纳税信用等级逐渐成为长三角企业之间贸易合作的重要参考指标,安徽省税务部门聚焦长三角区域纳税信用互认互信,为跨区域企业发展注入税动力。
  “在长三角地区税务部门的帮助下,目前我们已经与上海、南京、宁波、无锡等地的6家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舒城久联机械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王兴道激动地说道。得益于长期的A级纳税信用优势,公司成功拓展了江浙沪客户群,成为信用价值互认互信的受益者。
  中智电气南京有限公司是久联机械的客户之一,企业表示,税收数据直接反映市场主体的真实经营状况,通过税务部门反馈的A级纳税人名单,比其他任何第三方机构评估的都要准确、可信。
  让信用增值,也是安徽省税务局一直探索的课题。积极会同长三角地区税务部门实践“信用+风险”“动态监管+共享互认”机制,强化守信激励措施运用,使守信企业在税收优惠、融资授信、出口退税、纳税服务、跨区域经营等方面享受更多的优先和便利,助力企业“增信减负”,让企业体验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安徽税务部门将在税务总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立足税收职能作用,主动融入、服务、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兄弟单位共绘区域高质量发展税收新篇章。 安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