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长三角合作又添“新事项”,包含能源、文旅、消费等多方面
增强区域能源互济共保能力

 长三角重大合作事项集中签约现场。

  本报讯 6月6日,在合肥举办的“携手高质量一体化奋进中国式现代化”第五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上,沪苏浙皖三省一市签约了一批重大合作事项,发布了一批重要成果。 
  其中,数字长三角共建联盟揭牌,长三角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远程虚拟窗口上线发布,长三角区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建设成果发布。
  签约的重大事项有9项,分别为:加强合肥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作共建协议与长三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动发展合作备忘录;细化落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干部交流工作合作备忘录》共商事项;长三角区域能源安全互济互助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共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协议;推进长三角财政电子票据共享应用发展框架合作协议;推进长三角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协同工作合作备忘录;长三角文化和旅游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满意消费长三角”提升行动合作备忘录;沪-新(新加坡)国际贸易便利化措施长三角共享合作协议。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项磊余康生摄影报道


  发布(揭牌)事项
  数字长三角共建联盟揭牌
  为吸引和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参与和推动数字长三角建设,沪苏浙皖长三角联席办和上海青浦、上海松江、杭州、宁波、嘉兴、湖州、南京、苏州、合肥、芜湖等10个市(区)人民政府共同倡议发起组建“数字长三角共建联盟”,联盟成员主要包括长三角地区数字领域代表性企业、研究智库等。
  长三角政务服务跨省通办远程虚拟窗口上线发布
  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探索长三角地区内远程导办服务,运用音视频通话、屏幕共享、外设远程操作等技术,打造远程互动引导式政务服务,实现企业和群众在常住地就近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即可获得与户籍地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同质服务。
  长三角区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建设成果发布
  长三角区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线路总里程约2860公里,形成了以合肥、上海为核心节点,链接南京、杭州、无锡、金华、芜湖等城市的环网,在全球率先实现数千公里级星地一体量子骨干网环网保护,采用自主研发的量子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及卫星调度系统,为星地一体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提供全方位保障。


  签约事项
  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作共建协议和长三角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联动发展合作备忘录
  进一步提升上海张江、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作共建水平,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协同推进大科学基础设施集群开放共享,加强科技创新一体化协同发展,引领带动长三角区域深入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
  细化落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干部交流工作合作备忘录》共商事项
  构建“1+4”干部人才交流平台,即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教育、科技、人社、卫健等部门分工负责,围绕我省主导产业、重大项目、重点学科等,分类型搭建交流平台、分领域抓好组织实施,推动沪苏浙皖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宽领域开展干部人才交流合作。
  长三角区域能源安全互济互助合作框架协议
  三省一市能源主管部门积极探索区域能源安全互济互助合作可行的路径和方法,围绕协同争取增加区外来电、加强重点时段省间电力互济、推动区域油气事项合作、推动区域抽水蓄能事项合作共赢、探索长三角煤炭交易储配中心共建共享、推动建立区域能源数据共享机制6个方面,全面提升长三角区域能源安全互济互助水平,持续增强区域能源互济共保能力。
  合作共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协议
  围绕长三角地区仅有的两个国家级数据中心集群,优化算力布局,建设集群间高速数据传输网络,积极承接长三角中心城市实时性算力需求,共同构建长三角地区算力资源“一体协同、辐射全域”的发展格局。
   推进长三角财政电子票据共享应用发展框架合作协议
  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为支撑,通过制度体系共建共享、模式共创、基础数据共用、监管结果互认等有效方式,加速推进长三角三省一市跨省财政电子票据应用场景建设,合力打造全国领先的共享应用示范案例。
   推进长三角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协同工作合作备忘录
  一是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为重点,强化交通通道的空间对接落地;二是做好临沪协作示范区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工作;三是合作推进上海域外农场国土空间规划研究;四是推动长三角空间规划协同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长三角文化和旅游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
  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坚持政策引导、规范市场、多方参与、融合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三省一市文化和旅游资源优势,开展广泛而深入的文旅交流合作,促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满意消费长三角”提升行动合作备忘录
  加强长三角地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持续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联合建设放心消费电商平台,推进“美丽乡村放心消费”行动,完善消费维权领域信用体系,完善多元高效消费维权体系,建立消费舆情应对四地联动机制。
  沪-新国际贸易便利化措施长三角共享合作协议
  依托“沪新理事会”相关合作成果,扩大上海与新加坡双边通关合作范围,在长三角区域内形成长三角-新加坡通关服务机制及标准,探索运用“区块链”等新技术,提供“一次申报、多边通关”“通关+物流”状态跟踪、航贸金融服务等方面合作,不断提升长三角各类贸易主体数字化应用水平和跨境供应链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