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戏画闲言】
别任由“一元小彩票”围猎未成年人
  近期,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多起未成年人盗窃、聚众斗殴等刑事案件中,发现部分涉案未成年人沉迷购买“一元小彩票”,个别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6月2日,该院制发检察建议督促行政机关开展专项整改,还未成年人以清朗空间。(6月7日《中国青年报》)
  这些“一元小彩票”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一元小彩票”具有博彩性质,而且中奖概率较低,给购买者造成了钱财损失。另外,除了弹力球等价值低廉的奖品,奖品中不乏含有低俗、暴力、软色情等文字或图片内容的儿童玩具,以及红外线笔、仿真刀具甚至电击棍等“玩具”,对未成年的身体、心理都有可能造成伤害。
  2021年6月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新增关于学校、幼儿园周边不得设置彩票销售网点,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彩票或者兑付彩票奖金等内容,《彩票管理条例》第41条也规定,违规向未成年人销售彩票应当被处以行政罚款、没收违法所得。“一元小彩票”显然不应出现于中小学校园周边,亟待整治。
  不过,“一元小彩票”一般都是商家自制非法私彩,监管难度较大,而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彩票管理条例》对“彩票”的相关规定也没有进行细化,行政处罚依据不明确,处罚力度也不够强。所以,还要细化相关法律法规,对风靡中小学校园的“一元小彩票”形成更有效治理。
  盯上未成年人的不仅是“一元小彩票”,此前就屡有媒体报道,像在校园及周边、网络平台等面向未成年人进行无底线营销色情低俗商品的现象也很常见。商家不是不能“赚孩子钱”,但要严守底线,不能侵害未成年人的权益。
  向未成年人兜售“一元小彩票”等问题商品,拿“一元小彩票”“不文明玩具”为牟利工具,以侵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敛财,逾越了未成年人保护的红线,触碰了法律底线。莫让“一元小彩票”再给孩子挖设“消费陷阱”,成为青少年成长“大杀器”,要警惕各类看似不起眼的“一元小彩票”围猎未成年人,践踏未成年人保护红线。相关部门要明确底线,拉设红线,保护好未成年人的权益,筑牢未成年人的保护屏障。
  戴先任/文朱慧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