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餐厅“新荣记”北京新源南路店被曝拒绝12岁以下儿童就餐,此举再次引发网友大量讨论。不少网友对“新荣记”这一规定表示支持,认为“没有熊孩子吵闹,可以定心享受美食,这波着实是反向推荐了”。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网友表示,这是在“歧视顾客”,大家对孩子的包容度越来越低。(6月8日澎湃新闻)
对此,“新荣记”北京新源南路店回应称,“这不是一个强制性的规定,新荣记部分门店是这样,我们也只是引导(带孩子的顾客)到包间,不是拒绝,欢迎所有客人来就餐”。但是,据了解,“新荣记”北京新源南路店包间满6位起订,且有2000元/人的建议消费,而大厅则可以根据口味自由点餐。由此可见,这家店至少不是儿童友好,而是商业友好。
“儿童友好”既是一种社会责任,也是一种商业盈利模式。就前者来说,对儿童的态度,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关爱儿童就是在守护城市发展的未来。这是每个单位每个人都应当承担的责任。就后者而言,“儿童经济”也可以是企业新的消费增长点。儿童已成为带动家庭消费的核心,新一代父母育儿观念的改变,也促进了儿童消费产业的发展。在儿童利益与商业利益冲突时,门店固然有自我定位选择客户的权利,但更应该儿童利益优先,进而想办法去平衡两种利益。例如,很多售楼处都设有儿童角,有工作人员负责看管儿童玩耍,方便了大人消费。也有一些咖啡店,有专门为小朋友设计的甜品和饮品,既让家长们可以安心享受咖啡,也能给咖啡店多带来一份营收。
国家发改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儿童友好要求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充分体现;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城市儿童友好空间建设导则(试行)》提出,要以公益普惠为原则,坚持“1米高度”视角、寓教于乐内涵、安全环保标准,推进儿童友好空间建设,让广大儿童享有安全、便捷、舒适、包容的城市公共空间、设施、环境和服务。可以说,这已经为城市公共空间如何包容儿童指明了方向。□丁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