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戏画闲言】
涉黄“游戏陪玩”不能死灰复燃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重新回归人们视野的“陪玩”服务,又有了新花样。不管是应用软件还是陪玩工作室,仍存在种种不规范行为——未成年人在App中提供游戏陪玩服务,甚至还有一些应用软件打着“陪玩”的名义,提供线下付费交友服务。(6月12日《成都商报》)
  “游戏陪玩”是指在互联网上为网游玩家提供陪伴娱游服务,根据陪伴时间或为玩家提供的约定服务获取报酬。随着电子竞技行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游戏陪玩”市场的一路高歌猛进,尤其是不少年轻人投入其中,既能玩游戏,又能赚到钱,还能广交朋友,甚至还能当工作,成为一举多得的事情。
  从记者调查情况来看,有的服务项目介绍上,写着服务种类分为“绿色类”和“TS类”,绿色陪玩中有“娱乐陪玩、女友陪玩、技术陪玩”,还有哄睡、叫醒、包天等服务,TS类”则含有涉黄项目。
  实际上,“游戏陪玩”涉黄问题,由来已久。几年前,国内多款游戏陪玩App就被曝出提供色情、软色情等违法服务。针对频发的乱象,2021年9月7日,国家相关部门约谈部分陪玩平台,要求相关平台严格遵守《网络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严禁发布传播低俗、色情等违法违规信息或为相关黑灰产业提供网络传播渠道。紧接着,“小鹿陪玩”“可可西里”等陪玩App在应用商店被无限期下架,不少主打游戏陪玩的工作室也停业、转型,直到2022年6月,一些应用软件完成整改后重新上架。可是,从上次整治到现在,不足两年的时间,“游戏陪玩”再次变成“不正经”产业,五花八门的业务,均涉嫌色情交易,显然,“游戏陪玩”涉黄已经“死灰复燃”,重出江湖。
  “游戏陪玩”固然有庞大的市场需求,但更重要的是要成为正经产业,对其涉黄乱象决不能放任:一则,压实平台责任,强化对涉黄信息的排查,对相关暗语进行屏蔽,对违规用户采取注销账户、屏蔽IP等措施,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二则,公安机关要保持高压态势,督促网站平台及时清理低俗有害信息,查封处置违法违规账号,下架涉黄App等;三则,严格执行实名注册,一证一号,严禁未成年人参与其中,成为涉黄受害者。
  “游戏陪玩”作为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朝阳产业,已步入了快车道。2021年中国游戏陪玩市场规模超过140亿元,已经成为电竞产业中除游戏、直播、赛事之外的“第四赛道”。但是,任何一个产业要实现健康有序发展,必须沿着规范、守法的轨道,一路前行,否则,“游戏陪玩”难以行稳致远,难免成为短命产业。吴睿鸫/文陶小莫/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