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报道自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城向西,水声潺潺,树影葱茏,一路行去,至群山之中,豁然开朗。
河溪成网,环绕村庄。古朴的石桥、参天的古树、浣洗的村民、嬉戏的孩童,还有三五成群的鸭子悠闲戏水,眼前的景象宛若一幅水墨丹青,这便是记者此行的目的地——上庄镇上庄村。
步入古镇,昨日繁华大多已成故事,但有一物件,能够穿越历史,成为寻觅往昔的线索——那便是一锭徽墨。天下墨业,以徽墨为首。徽墨,即徽州墨,因产于古徽州府而得名。
徽墨在上庄传承至今,亦因此处的治学传统。上庄镇宅坦村,距离上庄村不过5分钟车程,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有上千年历史。
近现代以来,上庄同样人才辈出。新文化运动先驱胡适、医学教育家汪惕予、中国农学界第一位女教授曹诚英、湖畔诗人汪静之,都是自上庄古镇走向广袤世界。
徜徉在上庄的巷道中,无意中看到,墙壁上张贴的几张村委会告示都是用毛笔书写的。在墨乡,农民能写一手好毛笔字,算不得什么稀奇事。遥想当年,上庄儿郎,不知凡几,尽至书院,学史明经,其间又有哪个手中不曾握住一锭徽墨?跨越千年,古今繁华,都在这一锭徽墨上交汇融合。
徽墨,代表着文化的厚重和历史的严谨,但在时代的潮流当中,同样不曾落后。作为在老墨厂成长起来的年轻人,胡嘉明的女儿胡翠霞担当起了弘扬徽墨文化的责任。
每场直播,胡翠霞都会在直播间耐心地回答网友的各种提问,在后台收到的私信,她也总是尽可能回复。
自2022年2月开始直播,一年多来,胡翠霞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不仅准备了专门的演播室用于产品讲解,还带网友到现场参观,让他们能实际体验制墨过程。
而更时髦的,从制作墨模就开始了。
村民曹任华在上庄村经营着一家名为“务本斋”的铺子,专门制作墨模。徽墨成品上的图案、文字效果如何,都仰赖墨模。
“我们基本都是墨厂订货,以前是相对比较传统的图案,现在已经趋向于年轻化。有一些比较前卫的图案,还需要我们自己设计。”曹任华说。
“你看,这是我设计的。”玄之斋徽墨有限公司负责人胡海涌拿出一方徽墨。但见这块长方体徽墨,正面一只天鹅,侧面则绘一喜蛛下垂,背面刻字,寓意“喜从天降”,四面描绘,相互辉映,浑然天成。
“徽墨要发展,也要创新。”为此,胡海涌已经做了不少探索。比如,胡海涌利用徽墨的几个侧面,在图案雕刻上注入情节,一块徽墨就承载了一幅连环画。胡海涌还在徽墨上嵌入不同颜色的宝石以区分烟料和色泽,“一方面显得更精致,另一方面也方便书法爱好者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购买。”
此外,徽墨墨锭也不再拘泥于传统形制,而能集绘画、书法、雕刻、造型等手工技艺于一体,成为综合性的艺术精品。与此同时,徽墨也走出书画圈,在空气净化、装潢美术、医药等方面开拓出新的生存空间。
“徽墨要让年轻人喜欢,就要在古法制墨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这样不仅可以增加销量,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胡海涌说。
人民日报记者 徐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