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有大到暴雨
  6月18日至20日,南方大范围较强降雨持续,局地或遭遇大暴雨,北方也将自西向东迎来一波降水。气温方面,昨天,北方高温逐渐向东北一带收缩,本周初在雨水影响下,北方高温暑热天气将逐渐缓解。
  南方多地遭遇强降水
  6月17日,受副热带高压北抬和暖湿气流加强影响,南方地区大范围较强降雨“上线”,局地雨势猛烈。监测显示,江苏南部、安徽中部、河南南部、湖北西北部和东部、湖南东北部、重庆中北部、四川东北部、陕西东南部及广西东部、广东南部、福建沿海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到暴雨。
  目前,我国江南等地梅雨季陆续展开,华南“龙舟水”仍在进行中。中央气象台预计,19日,江淮东部和西部、江南北部和西部、西南地区东南部、广西北部、西藏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江西北部、湖南北部、贵州南部、广西北部、云南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暴雨。
  20日,黑龙江中部、吉林中东部、江南大部、四川西南部、西南地区东南部、广西北部、西藏东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湖南中部和西南部、江西中北部、浙江西部、广西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局地大暴雨。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计,6月18日前后,江南区和长江中下游区可能同时进入梅雨期,入梅时间均较常年偏晚。其中江苏、上海、浙江和安徽已于6月17日正式宣布入梅。梅雨季的开启,意味着江南等地将迎来降雨集中期,长时间频繁降雨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公众需注意防范。
  时值“三夏”,据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全国冬小麦收获进度过九成,其中,河南、江苏、安徽麦收已结束。针对麦收区可能遭遇降水过程,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董全建议,需要防范降水影响小麦晾晒,做好相关防御措施。
  北方高温将暂时缓解
  气温方面,受持续降雨影响,江南一带未来三天最高气温大多在25℃上下,体感较舒适;而华南一带闷热天气将会发展增多,尽管多地最高气温不足35℃,但空气相对湿度较大,闷热感加剧,公众需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北方地区近期在大陆暖高压脊的“掌控”下,过去几天华北、黄淮一带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局地最高气温超过40℃,其中北京和天津6月16日都度过了1951年以来6月中旬最热的一个白天。
  18日,高温范围向东北一带收缩,内蒙古东南部和中部、辽宁中部和西部、北京中南部、天津中西部和南部、河北中南部和东北部等地有35℃以上的高温天气。
  20日,高压脊基本移出我国,在降雨和冷空气共同影响下,北方高温暑热天气将会明显缓解,最高气温将普遍降至30℃左右,部分地区甚至仅有25℃上下,体感凉快不少。但后期还会受大陆高压脊东移影响,预计端午假期高温又将卷土重来。 

  □相关新闻
   安徽等省份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
  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10天江南华南等地多降雨过程,与常年同期相比,苏皖南部、浙江西部、江西中北部、湖南、广西中北部、贵州南部、云南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偏多。根据汛情发展,国家防总18日针对广西、江苏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继续维持针对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贵州的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在17日派出应急管理部副部长、水利部副部长王道席带队的国家防总工作组基础上,国家防总办公室18日加派两个工作组分赴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协助指导地方开展防汛工作。
  6月18日,应急管理部组织防汛专题视频会商调度,与中国气象局、水利部联合研判雨情汛情发展趋势,调度湖北、江西、湖南、安徽、浙江、贵州等省防指,细化安排部署重点地区防汛救灾工作。国家防总办公室18日向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防指下发通知,要求加强精准监测预报和会商研判,落实好“叫应”机制,确保危险预警信息及时传达到基层责任人,强化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措施,严防山洪地质灾害、中小河流洪水和城市内涝,果断提前转移受威胁群众,全力组织抢险救援、救灾救助。
  据气象部门预测,6月17日至20日,我国主雨带维持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江汉、江淮、江南、西南地区东部以及华南西北部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中央气象台6月18日上午10时继续发布暴雨黄色预警:预计,月18日14时至19日14时,湖北中东部和南部、河南南部、安徽中南部、江苏中南部、上海、浙江北部、江西北部、湖南北部、重庆东南部、贵州中南部、四川南部,以及云南西部、山西北部、河北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湖北东部和南部、湖南北部、贵州中部、安徽中部、江苏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100~20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20~60毫米,局地可超过70毫米),局地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本组稿件综合中国天气网、央视新闻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