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橡树湾校区坚持五育并举、立德树人,以德育为引领,以智育作支撑,美育、体育、劳育为载体,实现素质教育目标,让学生在校园学习活动中增长知识、培养自信、修炼品格,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生本”教研 课堂教学新颖高效
从求知到求智,智育益人。近年来,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橡树湾校区鼓励各学科老师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课堂管理体系,让课程因学生而生、因教师而长,教师因课程而“智”、学生因课程而“慧”。
“在抓好学科教育的基础上,学校不断推进课堂改革和教学改革,向课堂要质量。”该校校长曹敬芝介绍。“教”以共进,“研”以致远,为了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满足学生发展的多种需求,学校提出了“以生为本”的教研策略,通过备课、说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的自主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近日,在八(8)班同学们看完电影《深海》后,语文老师宋巧蓉带领同学们进行了一次影评鉴赏会,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语文学科的感性思维较多,影评鉴赏会、舞台剧等能够很好地调动起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宋巧蓉说,为了将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学校各年级语文组围绕“橡树湾语文特色教研”的目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
如今,学校要求老师在备课上多下功夫,力求教学环节生动高效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教学实践,实行分层次渐进式课堂教学研修模式, 让教师为学而教,让课堂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让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学科融合 德育铺就成长底色
在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下,合肥四十五中橡树湾校区以“唤醒自主发展意识”与“看见学生的未来”的理念积极引导教师回归教育本真,还原教育本色,基于学生学情,基于学科融合,基于课程育人,切实将德育工作落到了实处。
中国地图、海底地貌,在同学们的巧手下,一块块轻型黏土“变身”一幅幅地理模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禁让人眼前一亮。6月初,地理学科组精心策划并开展了“DIY玩转地理,手塑模型”的学科特色活动。“《手绘线条图像》一课中,同学们根据播放的音乐画出相应的线条,音乐变得‘有形’起来。”美术老师王巧云说,常规美术教学之外,学校还与安徽省非遗保护中心合作,邀请庐州面塑、马派皮影戏、棕编、剪纸等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进校园,在同学们的心里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就在前不久,七年级政治组开展了“聚焦时政热点 心怀家国天下”的新闻播报决赛,同学们以自己的视角探知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一个个学科特色活动的背后,是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橡树湾校区加强学科融合、打破学科壁垒的坚实脚步,注重活动育人,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也是不断践行学校唤醒每一位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的最佳诠释。
五育并举 系统打造育人生态
目前,学校积极探索“五育并举,融合育人”的育人途径,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氛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不仅通过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还通过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等方式全面系统地打造育人生态。
“双减”背景下,学校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把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学生们积极参与打扫学校卫生、整理内务,开展种菜、摘蔬果、收割稻谷等校外劳动实践活动,以劳育塑人,增长了才干。逍遥AI社团等科技类社团不仅开拓了学生视野,也提高了动手动脑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天文社团里,学生们将特别的事物和时刻用影像记录下来;宽敞的操场上,跑操比赛、跳绳比赛、啦啦操及各类体育社团活动异彩纷呈。“橡之韵”合唱社团的孩子们用青春歌唱,乘着歌声的翅膀成长、飞翔……
对于初中生来说,职业规划看似遥远,却十分必要。针对初中生自我认识模糊、对未来缺乏规划的情况,学校将初中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提上了“日程”。2022年上半年,《“双减”背景下初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培养路径研究》成功申报市级课题,为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掌舵”。
“唤醒自我 向阳而生”,如校长曹敬芝所愿,四十五中橡树湾校区的学子们如同一颗颗橡子,在老师爱的教育滋养中苏醒、生长,逐渐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合肥市素质教育示范校、合肥市绿色学校、合肥市德育先进集体等。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