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好高质量教育““明光明光””之路一校六区、师生总量超万人。七十余载栉风沐雨,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教育集团办学规模不断壮大、办学水平稳步提高,为瑶海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这里崇尚学术,特色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这里注重德育,不断推进育人方式的转变;这里从精细化着眼,各项工作规范有序。以“学在瑶海活力教育”十大行动2.0版为目标,学校将继续把“质量立校、管理强校、特色扬校、稳定安校”作为主要奋斗目标,不断推进育人方式的转变,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新校“上新”助力合肥东部新中心
6月9日上午9时,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新校举行揭牌仪式。教学综合楼、实验楼、行政综合楼错落有致;风雨操场、图书馆、报告厅、餐厅等配套功能馆室齐全,合肥东部新中心的学生又拥有了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
近年来,合肥东部新中心“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为瑶海转型发展增添强劲动力。赓续七十载薪火华章的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教育集团,以服务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发展、为瑶海学子编织奋进腾飞的翅膀为己任,致力于践行“五育”并举、努力发展素质教育。
据了解,新校位于合肥东部新中心幸福路与泾县路交口西北角,总用地面积约 59.4 亩,总建筑面积约 4.5万平方米。学校按照 36个标准班配置,每班50人,总计可容纳 1800名学生。开设3个可供150人使用的合班教室,单独建立集物理、化学和生物于一体的综合实验楼;专门设置2个室内篮球馆、300米室外运动场、1座天然草坪足球场;另有260个车位地下车库方便家长接送。
“新校将与本部秉持文化同系、培训同频、师资同盘、教学同步、考核同体的五同发展模式,体现‘双尖型’师资配备特点。”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校长陈立利表示,集团将从本部九年级毕业班队伍中选派尖端教师到新校任教,同时,将近年来在本部储备和培养的985院校毕业生、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以及绿色通道引进等尖端人才引流到新校,使两个本部的教师队伍,既有实力,又有活力;既有王牌,又有新派;既有传承的底蕴,又有发展的后劲;既有今日的中流砥柱,又有明日的教坛新星。
激发办学活力,促进主动发展。2019年1月,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开启集团化办学的新篇章,包括和平校区、大通路校区、集团北校、集团东校、瑶海湾校区,以及即将招生的新校。集团现有179个教学班,660多名教职工,9400余名学生,师生总量超万人。新校的揭牌意味着合肥东部新中心教育项目的又一次“上新”,合肥市第三十八中教育集团将以瑶海万千百姓的教育期盼为动力,为瑶海学子搭建不断跨越的平台。
一群人一起拼 厚培教师成长土壤
研读课标课本、撰写教学设计、制作精美课件,为了上好新进教师亮相课,年轻教师们全情投入,每一个环节力求完美。课后,资深教师一针见血的点评、语重心长的叮嘱,帮助新进教师夯实教育教学基本功。
多年来,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教育集团不断优化“新进教师亮相课、师徒结对考评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教学实效跟踪课、同课异构展示课”,完善以“五课”为一体的青年教师培养路径。通过组织“新进教师团队拓展建设活动”“师傅结对活动”“徒弟出师考评活动”等,加速新进教师尽快融入。
以“北京——中轴线上的城市”为题,张焱老师带领学生开展项目式的学科探究学习;以地理学科知识为基础,黄星星老师为大家解锁北京城的时空密码;从“生活中的轴对称”说起,骆念洁老师解析了数学的中轴线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不久前,瑶海区初中历史张焱名师工作室携手瑶海区初中地理马杰名师工作室、瑶海区初中数学张亚明名师工作室共同举办了“八年级学段基于学科融合教学实践的探究——以北京为例”的跨学科主题研讨活动,进一步探索跨学科融合教学,提升教师教学综合素养。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扎实开展常规教研和有效推进特色教研的同时,像这样充分发挥兼职教研员、名师工作室、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的辐射引领作用,让教师得以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校内最高学术机构,集团首届学术委员会的37位学术委员也在各自领域率先垂范,为年轻教师筑路铺桥,营造出“专家至上,学术至上”的校园氛围。
备战合肥市第四届“教坛新星”200多天的时间里,同事们的无私帮助为化学教师王云破除了备赛路上的诸多障碍。今年4月,王云获得合肥市第四届“教坛新星”荣誉称号之后,又获评安徽省第四届“教坛新星”。在优秀教师的带领下,学校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成绩斐然:刘军、冯彬等荣获合肥市“优秀班主任”称号;叶莉霞等19位教师被评为合肥市学科带头人;齐岚等42位教师被评为合肥市骨干教师……集团合肥市学科带头人人数、市骨干教师人数以及总人数均位列合肥市初中学校第一。
细处着眼实处落笔 向精细化管理要质量
“6月1日中午及下午巡视反馈:八年级各班纪律均较好……”在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教育集团,每天都有2-3名行政管理人员值班,并将巡视结果反馈到年级教师群和行政群中。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全校师生逐渐形成了随手关灯、关电扇的好习惯,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
这只是集团精细化管理的一个缩影。一直以来,集团坚持“常规管理体系化,过程管理精细化”,将精细化管理融入教学常规、学生管理、习惯养成、校园管理等每一个环节。
以“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主题的“国旗下的讲话”,着重强化中学阶段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教育;主题班会上,学生们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基本关系;先由各班级推选,最终评选出校园“文明之星”,借助榜样的力量让文明礼仪养成教育扎根校园。从细微处培养学生的优良习惯,将让他们受益一生。
从备课阶段到课堂教学,再到作业布置,精细化管理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成长平台,也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查、看、听、访、评”等形式,深入学科组查看教师备课、作业批阅、教学计划、试卷分析、备课组建设等情况,全方位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推门听课为教师的课堂教学精准“把脉”;骨干教师示范课为年轻教师提供了观摩学习的园地,打造优秀师资队伍。检查课后的作业批改情况,便于教师认识问题,及时整改,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初中关键三年,做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尤为重要。这不,临近中考,集团管理人员每天都在教师群里发送一些关于心理疏导的小知识,老师们则通过班会课或是课后时间,与学生们一同分享;小长假或是寒、暑假开学前,学生们会收到“作业缓交”的通知,缓解了开学焦虑。为了更好地倾听学生声音,学校还利用午餐时间举办“我与校长面对面活动”。学生们一边用餐,一边聊起了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校长则及时反馈、答疑解惑;相关部门负责人认真记录下每一条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解决方案。通过架起沟通的桥梁,将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打造“六节三典”品牌 特色德育焕发活力
精心设计的科技主题手抄报、奇思妙想的科技创新小制作,在学校科技节系列活动中,同学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放飞探索的梦想;开学典礼上,全体师生肃立,进行了庄严的升旗仪式,共同迎接新学期的到来。这些活动都是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教育集团“六节三典”的一部分,多年来,这一德育品牌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搭建了多维度的综合平台。
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是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素养,学校“荣誉之光、科技之光、道德之光、志行之光、理性之光”的教育理念与其不谋而合,相得益彰。“六节”,即艺术节、文明礼仪节、读书节、合唱节、体育节、科技节;“三典”,即明光之路开学典礼、明光之星颁奖典礼、明光之约毕业典礼。如今,这六个节日、三个庆典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培养了他们不断探索崭新生活空间的习惯与思维,形成了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
春天来临,文明礼仪节让人如沐春风,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将良好的行为习惯沉淀学子的日常生活习惯;金秋时节,学校体育节开幕,学生领略到了“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岁末年初的艺术节,学生们的艺术天赋尽显,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吹拉弹唱,为大家带来新奇的艺术感染和熏陶。除了“六节”,三年初中生涯的“三典”也给孩子们留下难忘的回忆,在“明光之星”颁奖典礼上,学校每学年评选表彰的“校园之星”近一千人次,文明之星、学习之星、科技体育之星、艺术之星、励志之星更是数不胜数,激励着同学们不断追求卓越。
不仅如此,学校的社团活动同样“百花齐放”。且不说科学微电影社团、民乐社团、诵读社团等让学生们有了发挥兴趣、展示自己的平台,无人机社团、舞蹈社团、田径社团、科技创新社团等更是屡获大奖。自学校2011年以来参加安徽省田径传统项目学校体育专项特色学校冠军赛,已取得十二连冠的辉煌成绩;机器人社团荣获世界金牌1次,银奖1次、国家级奖项11人次、省级奖项52人次;科技创新社团、信息学社团和航模社团等自创立以来获国家级和省市级奖项千余人次,为学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通讯员 张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