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街谈巷议】
“付费进校”的闹剧该结束了
  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之后,仍有一些高校延续了过去三年的封闭管理措施。尽管今年初,国内一些高校恢复了部分人员出入校园的权限,但仅限校友,一些学校扩大至“学生亲友”的范畴,绝大部分的外来人员被阻隔在围墙之外,由此催生了一些“黄牛党”带人进校。近日,包括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在内的全国多所高校,举办了大学校园开放日或开放周活动,考生和家长可以在预约后进入校园。(6月24日每日经济新闻)
  外人不能进校,但是“黄牛党”可以带人进校,前提自然是要收费,于是就上演了“付费进校”的闹剧。这样的结果,显然与高校封闭管理的初衷不符。
  高校的“限入令”使得“付费进校”生意火爆,针对不同学校的报价亦有差异,比如:进清华的报价在每人80-120元;进北大的报价是150-200元;进厦门大学30-60元;进武汉大学20-30元。而且,带人入校的“黄牛党”众多,人员结构复杂,包括本校学生、教师、家属、保安、社会人员等,其所利用的漏洞,就是高校“对少数人开放”的规定,手段非常多,防不胜防,真可谓是查一漏万。
  显然,高校的“限入令”并未达到管理目的,只是平白增添了大众的入校成本,给“黄牛党”带来了不菲收入。而且,高校“限入令”增加了管理成本,需要查验人员身份信息、辨识证件真伪等,手续繁多,导致进出校园非常麻烦,有时候连本校师生都无法自由进出,引起广大师生的吐槽不满,以及社会各界的强烈批评,呼吁开放校园大门的声音,已经愈来愈高。
  封闭管理与高校的公共属性相悖,开放大门、自由进出才是高校应有的样子。高校本身属于社会公共事业,为全体人民提供教育、研究等服务,高校的运行费用,也主要来自于纳税人,不应该拒绝社会大众进入。
  由此可见,“付费进校”的闹剧该结束了,不能让“黄牛党”成为最大的获益者,高校应及早开放,让社会大众享有免费进出的自由。同时,为了保障师生的教学和生活免受干扰,可以对校园内部实施差异化管理,比如宿舍、教学楼、实验室等限制外人进入,其它部分可以自由参观。如此,就能达到开放与教学“两不误”,推动高校回归公共属性,保持高校应有的自由开放本色。 □江德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