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又是一年高校毕业季!
校长们“最后一课”都讲了啥?
  又是一年毕业季,又一批高校学子即将离开校园,踏上人生的新征程。临行前,校长和老师们的殷殷嘱托,大抵可以看成莘莘学子进入人生新阶段前的“最后一课”。眼下,省内多所高校都举办了毕业典礼,校长们在“最后一课”上都讲了啥?
   扬帆启航“犇”未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 包信和
  包信和院士讲述了校园雕塑“孺子牛”的由来,希望同学们以闯劲、拼劲和韧劲,诠释、传承、弘扬科大人的“孺子牛”精神。
  “希望大家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做与国同行、敢为人先的先行者。”包信和说,勇当排头兵、敢为先行者,是科大人践行科教报国的使命担当。从北京建校,到自力更生研制“两弹一星”,到首创少年班培养尖端科技人才,再到应国家所需建成高校首个大科学装置,乃至从无到有建成涵盖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领域的量子科学研究体系,中国科大始终领一代风气之先。成功组建我国首个国家实验室,培养造就了郭光灿、潘建伟、杜江峰、陈仙辉、窦贤康等一大批量子领域守望“国之大者”的战略科学家。
  包信和说,越是伟大的事业,越是充满挑战,越需要像孺子牛那样知重负重。上世纪70年代末,以何多慧院士为代表的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追光者”,矢志建设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同步辐射光源。凭着一股不负韶华、不辱使命的劲头,这支年轻的队伍几乎从头开始,通过三年夜以继日的研究,创造了中国加速器界的四个第一。近年来,新一代科大“追光者”在封东来院士的带领下,正积极推进世界上综合性能最先进的低能区第四代光源,合肥先进光源的建设。这一属于国家“十四五”的重大科教设施建设项目已于本月7日获得国家正式批复。
  包信和说,干事创业不仅要只争朝夕的拼劲,还要孺子牛久久为功的韧劲。中国科大是我党为“两弹一星”而创办的大学,老一辈科大人白手起家,艰苦奋斗,为开创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大756校友吴伟仁院士,带领团队逐梦深空、脚踏实地,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完成了我国无人月球探测从跟跑、并跑迈向领跑的伟大跨越。“子午工程”总工程师、中国科大857校友王赤院士围绕宇宙起源、生命演化等关键科学问题,相继组织发射“悟空”“墨子”“慧眼”“天问一号”“夸父一号”等空间科学试验卫星,带领中国空间科学迈向世界空间科学舞台的中央。
  “科大虽是你们年少匆匆的落脚,你们却是科大永远珍视的骄傲。你们用青春陪伴母校数年,母校愿用温暖守候你们的一生。”包信和最后为毕业生送上真挚的祝福,“希望你们乘新时代春风,以更足的闯劲、更大的拼劲、更强的韧劲破浪远航,奋力刻画科大之光和科大人之辉煌!”
   肩扛建设“工业强国”重任
  □合肥工业大学校长 郑磊
  郑磊指出,学校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果丰硕,已有8个学科跻身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工程科学学科排名前1‰。学校顺利开启“十四五”建设新征程,人才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成功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安徽省首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入选首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
  学校承接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基金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数量、获批专利数量等连续多年攀升,创新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多项技术被成功应用到大型水面舰艇、大飞机、卫星、探月工程、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中。学校主创的需求传导型政产学研用“合工大模式”在省内外多地创新性复制推广,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郑磊深情寄语全体2023届毕业生,勉励同学们永葆爱国情怀,做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追梦人,继承和发扬合工大学子为国奉献、勇担重任的光荣传统,肩扛建设“工业强国”的重任,在新时代新天地中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希望同学们自觉担当重任,做笃行实干、锐意创新的奋斗者,始终坚持“学无止境”、始终践行“知行合一”,继续发挥合工大人脚踏实地、勇毅前行的优秀传统,在实干中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应有的贡献;希望同学们锤炼品德修为,做崇德向善、一身正气的新青年,身体力行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希君生羽翼
  □安徽大学校长 匡光力
  匡光力说,几年来,伴随着同学们的成长和进步,学校“双一流”建设也迈出矫健的步伐。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新增博士点4个、硕士点3个。获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72个,其中国家级49个,名列全国高校并列第36位、全国地方赛道第2位。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9门,其中线下课程数居全国高校第10位。实质聘用院士4名,引育国家级领军人才58人次,省部级地方领军人才365人次。作为唯一地方高校,牵头申建“强光磁集成实验设施”大科学装置,先期启动“强光磁试验装置”建设;国家和部级科研平台增加到17个,省级科研平台增加到38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从2019年的69项增加到去年的136项,增长了近1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数稳居全省首位,一度位居全国并列第25名;学校自然指数排名实现中国内地高校第49名的历史性突破,在全球学术机构中跃升到第154名。
  他说: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把人生最美好的岁月留给了母校,把那些青春的梦想和炽热的誓言镌刻在这里的一草一木之上。今后,无论何时何地,你们都是安大人。不管沧海桑田,母校永远是你人生旅途的港湾、坚强的后盾、温暖的家园!不管你们走向何处,不管你们未来如何,母
  校都永远关注你们、欢迎你们!希君生羽翼,一化北溟鱼。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即
  将从这里出发,祝福你们此去鲜花怒马,纵情仗剑天涯!建校百年时,更高处见!
  心中有山海
  □安徽理工大学校长 袁亮
  袁亮说,今天的安理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实现省属高校最高类别零的突破,正自信走在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学科的大路上。今天的安理融入安徽创新发展最前沿,合肥校区顺利落地,实现了几代安理人重回中心城市办学的梦想,办学格局为之一新。今天的安理“三有三进三到”办学理念深入人心,干事创业的生态进一步巩固,新时代富有安理特色的大学文化涵育养深。今天的安理“四个融入”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深入推进,赋能产业创新发展。今天的安理实现了五个首次,首次实现全国一本招生,2022年理工类在安徽省超省控线29分居省属工科高校第一位,在13个省(市)份超省控线50分甚至100分;首次入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首次获批8500万元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首次成功申报重组深部煤炭安全开采与环境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3个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愿将黄鹤翅,一借飞云空。”在大家开启新的人生进阶模式之际,他想以校长、师长、学长的身份对大家提几点期望:一是自信自强,以历史眼光明确未来担当。二是追求卓越,应国家之急敢于大胆创新。三是践行“三到”,以人民之需强化求真务实。“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从灯火阑珊到万里江山,从奋斗蓝海到星辰大海,我们有幸处于这幅伟大的历史画卷之中,生逢其时,重任在肩。他希望同学们心中有山海,自信向未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书写光荣与梦想。
  坚守师者本色
  □安徽师范大学校长 李亚栋
  李亚栋表示,很多毕业生同学即将走上教育岗位,担负起教育报国、传递爱心的历史重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师者的教育情怀,不断领悟教育真谛,树立教育报国的信念,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献身于伟大的教育事业,努力成为对国家、对人民的有功之臣,始终牢记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坚守师者本色。
  围绕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李亚栋向即将步入人生新征程的毕业生们提出了殷切期盼,希望毕业生们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充分尊重每位学生、公平对待每位学生、用心教好每位学生,对他们多理解、多包容、多引导,尽心尽力帮助学生成长、成才,努力成为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大先生”。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严格自律,始终做一个忠诚的、大写的人,一个行得正、站得直、堂堂正正的师者。要学会独立思考,始终保持终生学习的习惯,不断培养独立人格,努力成为有思想、有学问、有见识的师者。
  李亚栋说,教育是国强民富、民族得以兴旺发达的永动机。振兴师范教育是我们每一位师大人的共同责任和使命。李亚栋对本届毕业生中的优秀代表如数家珍,现场一一列举了他们四年来在师大学习成长的收获,希望毕业生们要时刻铭记母校老师的谆谆教诲,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有个师大人的样子,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坚守师者本色,用实际行动践行“今天我以师大为荣,明天师大以我为荣”的告别宣言。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首席记者 陈牧 实习生 唐海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