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发现合肥
  《瞭望》6月26日报道 是“最牛风投”还是“最大政府投资公司”?是“黑马”还是“赌城”?外界热衷于给合肥贴上这些标签,无非是捕获到前面这些发现,或是透视了数据里的合肥:近十年经济总量从4000亿元跃升至1万亿元,增幅位列全国万亿城市之首;以平均每年前进一位的速度,跑进全国城市21强。
  何以合肥?我们一直在发现。
  发现,讲求格局。
  聚焦“国之大者”抓痛点、难点、敏感点,以敏锐的产业眼光发现潜在的行业机会,以务实的国有资本投资未来的企业龙头,以专业的管理团队防范风险。
  正是胸怀天下的格局,成就了今天“芯屏汽合”的合肥。
  把握国家政策导向和产业需求,以国有资本运作,发现一个“潜质”企业就能成就一个,再成就一群,最终以政府无形的手和市场有形的手共同构建起一个强大的产业生态——这就是合肥模式。
  格局,不只体现在产业上。合肥目前布局建设大科学装置12个,数量之多居全国前列。无论是土地还是资金等要素保障,合肥不遗余力。
  发现,展示胸怀。
  合肥市委常委袁飞说,从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产业,再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历经多任书记市长,如果每届班子关心支持少一点,这些产业都不可能长成今天的集群。
  近10年来,合肥累计推出1200多项改革举措,其中近3年推出320多项。
  服务就是最好的管理;不是最好的,就学最好的。这是合肥营商的胸怀。2022年,全国工商联发布的年度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中,合肥位列营商环境最佳口碑城市第10位。
  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基金风投纷至沓来。2022年,合肥新增经营主体30万户。
  发现,需要眼界。
  近10年,合肥财政的科技投入超千亿元。2022年,合肥市科技投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18%,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当年全市技术合同交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
  近两年,全国十大科技突破近三分之一诞生在合肥。合肥原始创新“三大件”——量子科技、核聚变、深空探测不断取得新突破。越来越有科技自信的合肥,眼界就是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担纲承梁。
  今天的合肥,无论在科大硅谷还是在“科创驿站”,无论在量子大街还是在中安创谷,当看到一群群年轻的身影鱼贯而入,你就感觉连空气里都弥漫着创新的味道,你就体会到合肥的活力、合肥的自信来自哪里。
  发现,蕴含温度。
  合肥总是努力发现城市较冷处并竭力改进传递暖意。细节情景之间,我们发现的,就是合肥发现的温度——来的都是客,返的是家人。
  归属感,来自合肥甘当“店小二”用心服务。从谈判到签约用时23天,从签约到开工用时42天,280天建成280万平方米,不到10个月整车下线、个月产值过百亿元……比亚迪合肥基地的“合肥速度”,让比亚迪有归属感。
  这个毕业季,合肥“豪爽”推出“合肥请您来,20万个岗位供您选”,两场对接会吸引1.7万名毕业生到场应聘,收到简历2.4万余份,达成就业意向7509人;推出“博士就业创业在合肥”,5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博士前来;每月安排全国独角兽企业走进合肥活动。
  我们发现,一大批人在用脚投票。2022年,合肥新增就业大学生超过30万人,新增外商投资企业140家,常住人口比上一年增长16.9万,成为人口净流入城市,迈入特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