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党建凝聚合力 赋能乡村振兴
  近年来,怀宁县黄墩镇抢抓独秀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契机,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着力在凝聚组织动能、发展特色产业、强化人才支撑、建设美丽乡村上下功夫,形成了良种繁育、规模种植、休闲采摘、预冷保鲜、精深加工、观光旅游等较为完整的蓝莓产业链,宜游宜居的蓝莓特色小镇成了安庆及周边城市乡村旅游新的网红打卡地。
  强化组织引领,提升“凝聚力”
  凝聚村级合力。开辟乡村联合发展新路径,推行村级联合党委试点。按地域相邻、资源互补、产业集聚原则,选择4个村级党组织,组建独秀蓝谷联合党委,打造乡村高质量发展联合体,通过引导联合党委创办股份制公司,发展“联合党委+合作社+企业+农户”的模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村均蓝莓收益超过15万元,人均增收超8000元。
  凝聚村干合力。健全村级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优化《黄墩镇2023年度村级考核工作方案》,细化27项重点工作考核内容,积极运用考核结果,对表现优秀的优先评先评优,实行通过村级干部绩效报酬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际挂钩的激励办法,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明显提高。
  凝聚群众合力。推动党建网、防返贫网、防疫网等构建“一张网”,在全镇建设了308个网格,选聘了308个网格员。同时建立了与网格对应的分片包干责任制,网格员负责定期走访了解网格内老、弱、病、残群体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动服务群众,针对网格中发现的突出问题,邀请多方代表一起梳理谋划、寻求解决措施,进一步提升村民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性、主动性。
   发展特色产业,提升“竞争力”
  发展蓝色产业。立足自身优势和发展定位,大力发展蓝莓产业,通过不断改良品种,扩大规模,集中连片,形成了串点成线、连片成带的发展格局,种植了1.7万亩蓝莓。
  延长产业链条。为实现蓝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原黄墩独秀工业园的基础上改造提升,建成了总占地面积607.5亩的绿色食品产业园,以促进蓝莓产业提质增效。招引了蓝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和8家蓝莓深加工企业,与19个乡镇近200家蓝莓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了集中采购、检验、分拣、初加工、配送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主要生产蓝莓酒、蓝莓汁、蓝莓干、蓝莓花色苷等4大系列20余个品种,销往上海、杭州、南京、深圳等发达城市。
  激发旅游活力。以“蓝莓+乡村旅游”为主线,建成了观光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7家蓝莓精品园。2017年开始,以黄墩镇为主会场,举办了“怀宁国际蓝莓文化旅游节”、蓝莓马拉松等大型活动10余次,以蓝莓文化节为媒介,线上电商与线下农家乐相结合,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前来采摘。
  强化人才支撑,提升“发展力”
  实施“头雁”工程。按照五大振兴的工作要求,注重从本地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返乡务工经商人员中选优配强了12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同时注重对书记的培养,采取集中学习、研讨交流、实地考察、举行“头雁”擂台赛等方式,着力提升书记的能力素质,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本领过硬、敢于担当的“头雁队伍”。
  引进高端人才。帮助绿色食品产业园区企业及时对接开展校招,招聘技术人才,解决蓝莓种植企业的用工难问题,培育完善企业人才库。同时依托安徽农业大学皖西南试验站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着力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术精湛的乡村振兴专业人才队伍。
  培育高素质农民。近年来,依托电教远教、老年大学等平台,共开设畜牧、蓝莓种植、农机等专业课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69人。
  建设美丽乡村,提升“幸福感”
  全域整治提升。紧盯318国道、S238、212省道、马拉松生态廊道、黄高路、蓝莓大道以及村村通道路沿线、沟渠两岸、池塘周边、中心村村部周边、规模较大自然村(30户以上)、农户房前屋后和庭院等重点区域,开展以“五清一改”为主要内容的整治行动。
  加强宣传教育。持续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作用,开展文明家庭评比、美丽庭院创建、环保宣传志愿服务等多样活动,提高群众主动参与和自主维护意识。
  构建长效机制。完善后续管护机制,通过“门前三包”“网格员”“村规民约”等制度,明确村民和网格员的责任,把村庄清洁行动固化下来,推动在农民群众中形成村庄自己居住、环境自己爱护、责任自己落实、监督自己实施的自我管理机制。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程志红通讯员程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