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I04版
发布日期:
不忘初心沐光前行
□省检察院第八检察部副主任 徐芳
  我2007年进入省检察院,从检16个年头,一直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工作,是组织的培养、领导的关怀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让我得到历练,促我不断成长,使我受益良多。
  筑牢政治忠诚,是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讲政治,要主动为大局服务。作为一名公益诉讼检察人,必须深刻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创设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政治考量、战略考量、法治考量,更加自觉地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思考、推动工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我们提请省院与省林长办建立了全国首个省级层面“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服务保障“林长制改革”这个安徽生态文明的样板。讲政治,要全力为人民司法。公共利益归根结底是人民的利益。近年来,我们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抓实生态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着力以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民生指数”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相关办案成效得到时任最高检、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批示肯定。讲政治,要恪守廉洁自律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政治必须严于律己。我们必须进行经常性的思想政治体检,拿党章党规“扫描”、用群众要求“检视”、同先进典型“对照”,做到信念坚定、遵规守纪,更好地扛起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重任。
  勇于实干担当,是做实本职工作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年轻干部要接过艰苦奋斗的接力棒,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许党报国的奋斗足迹。这就要求我们,工作上要有求极致的精神。新一届最高检党组明确要求:公平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实现得又好又快。这指引着我们每一个检察人,把办出“质量好、效率高、效果佳”的案件作为目标追求,以求极致的态度铺陈检察为民底色。工作上要有敢担当的精神。敢于担当,就要敢于啃“硬骨头”。我们部署“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等专项监督活动,办理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南四湖”、长江船舶污染治理等专案,助推了困扰地方多年的公益损害难题解决。敢于担当,就要敢于跟进监督。我们坚持以诉的形式履行法律监督本职,对于行政机关整改不到位的,坚决依法提起行政公益诉讼。多年来,我省起诉数始终稳居全国前三位。敢于担当,就要敢于自我加压。我们坚持发挥“领头雁”作用,加大省院自办案件力度,在推动解决重点领域公益损害问题中主动担当作为。工作上要有能吃苦的精神。除了办案,我还在处室里分管并从事综合材料工作,这其中不乏劳心费神、点灯熬油和偶尔的小情绪,但好在能自我调节、乐在其中。当我撰写的材料受到领导批示肯定,当我主笔的论文得以公开发表,当我总结的经验做法被最高检采用并刊发推介,当我参与指导办理并撰写打磨的案件获评典型案例时,辛苦早已抛之九霄云外,留下的是自己眼界、格局、学识得到提升的获得感。
  善于守正创新,是做优本职工作的要求。奋楫者先,创新者强。创新,需要思考探索。我们做足调查研究和民意研判,积极、稳妥地拓展公益诉讼新领域受案范围,回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益保护需求;我们创新“终结诉讼”的结案方式,为创造性践行“双赢多赢共赢”理念提供安徽经验,被最高检八厅向全国推介。创新,需要善于借力。面对检察建议刚性不足的困境,我们积极建言献策,推动省委、省政府将“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办理情况”纳入对各设区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指标,增强了检察机关履职刚性,促进了诉前检察建议高质量落实。创新,需要能动履职。要着力发掘个案背后所映射出的国家和社会治理难题,推动类案问题前端解决、源头预防。我们根据办理革命文物个案中发现的类案问题,向省文旅厅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并推动省人大常委会在地方立法中明确授权检察机关开展此领域公益诉讼工作,相关办案成效得到时任省政协领导同志批示肯定。
  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门强调“完善公益诉讼制度”,这既是对公益诉讼检察实践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更高期许和要求。现阶段,我们必须坚持以学铸魂、以学增智,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踔厉奋发,勇毅笃行,向人民群众交出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