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
我读《活着》
  前不久,我读了余华先生的代表作《活着》。小说以生死、爱情、亲情为主线,通过讲述一个家道中落的纨绔子弟的人生经历,深刻反映人类生存的困境和生命的价值。读完这本书,我在深受感动的同时,也思考了许多人生问题。
  主人公福贵视赌如命,败光家产。父亲一气之下,撒手人寰。不久,妻子也被接回娘家。
  一年后,妻子带着儿子徐有庆回来。全家靠着五亩地和妻子带来的补贴勉强度日。有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母亲患病,福贵在请郎中的途中被国军抓去做了壮丁,几次试图逃跑未果。离家两年后与解放军回到家,不料母亲早已去世,而女儿凤霞因发烧变为聋哑人。往后数年,妻子重病缠身不久离世,儿子有庆被抽干了血,女婿二喜被水泥板压死,外孙苦根吃豆子被撑死……故事的结局是年迈的福贵与一头名为“福贵”的老牛相依为命。
  纵观福贵的一生,他经历了战争、饥荒、瘟疫等多种灾难,家庭的悲欢离合也让人心酸不已。然而,福贵并没有放弃对生命的追求和珍视,他时刻提醒自己要“活着”,其爱情、亲情、友情都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美好  生活的向往。
  《活着》不仅是一个人的命运史,更是社会、人性和命运的深刻反映。它所描绘的那个时代,人的生命没有了价值,令人心痛。在这样的环境中,福贵始终保持着对生命的敬畏和渴望。在黑暗的时代中,他与同样受苦的人相互帮助,相互慰藉。
  小说最让人感动的是福贵对生命的执着追求。面对命运的重重压力和无尽的苦难,他始终没有放弃希望。在危机中,他保护家人;在迫害中,他拼命生存。福贵这种对生命的执着,让我深深感动。
  《活着》是一本充满思考和启迪的好书。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社会的现实、人性的复杂和生命的意义,更激发了我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力量。
  黄山市歙县长青中学起步文学社 潘佳怡
  指导老师:方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