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全国多地热浪滚滚,高温肆虐,气温频频突破历史极值。许多与天气相关的新闻报道也频上热搜,“北京一名导游因为高温暑热去世”“一57岁女子因患热射病去世”等新闻广受关注。
与极端高温天气一起登上热搜的还有“热射病”这个词汇。什么是热射病?如何防治?酷热难熬的三伏大幕开启,如何安全度夏?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刘清泉进行了解读。
热射病是一种环境病
“热射病即重症中暑,是一种在高热、直射等高温环境下导致的急性病,属于在西医范畴上的称谓,类似于中医里所讲的‘阳暑’。”刘清泉介绍。
刘清泉进一步表示,热射病从中医角度来解释,指的是因在阳光下暴晒或在高热密闭环境下工作造成的阳暑。
“此种高温条件下,会导致人体外渗津液不足,严重者会出现抽搐、昏迷、猝死等情况,因而大家务必要注意。”刘清泉提醒道。
“当然,并不是说高温天气出去跑一趟回来就会得热射病。”刘清泉表示,热射病需要人在高热、直晒环境下若干个小时,人体中的钠、氯、钾等通过汗液被带出体外,同时,因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而导致人体电解质紊乱。
“所以,热射病也就是阳暑,实际上是一种因为高热出汗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导致人体出现水电解质急剧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的状态。”刘清泉进一步解释称。
“热射病是一种环境病,只有易感的环境,没有易感的人群。”刘清泉表示,只要在高热、直射环境下待的时间超过人体承受范围,不注意及时补充人体所需水分、电解质,就会出现热射病,如果没有这种环境,不会得热射病。
刘清泉介绍,热射病与高温环境密不可分,因此往往定位为夏季常见病、多发病。
中暑的正确处置很重要
“每年一到夏天,医院里与中暑相关疾病的急诊率都会增加。”刘清泉说道。
那么,如何正确处置中暑?刘清泉介绍,对于轻症中暑,应立即撤离高温环境,在阴凉、通风处安静休息,同时口服淡盐水或清凉的含盐饮料。
“治疗中暑的核心就是补充足够的水、电解质,而且一定是补温水,千万不能喝冰水。”刘清泉表示。
“得了热射病,如果突然喝一碗冰水进去可能会死人。”刘清泉介绍,中暑、热射病是因受热引起的疾病,一定不能用寒凉办法来解决,越冰越容易出事,严重时甚至会诱发猝死。“从中医角度讲,这叫作寒冷伤肺,寒凉把肺给呛住了;从西医角度来讲,因为人体高热的时候血管极度扩张,这时候一碗冰水喝进去以后,血管会迅速收缩,如果此时血管发生破裂,后果会很严重。”刘清泉进一步解释称。
对此,刘清泉建议,在高温环境下进行户外活动时,应尽可能躲避直射阳光;同时,要随身携带饮用水,不要贪凉喝冰水,一定要多注意补充温水;如出汗很多,还应及时补充电解质水;此外,还可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人丹等防暑药品。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俗话说“大暑小暑,上蒸下煮”,随着三伏大幕开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了!
“中医对于外感病统称的病因有风、寒、暑、湿、燥、火。暑,指的就是当下这个季节。”刘清泉说。
高温酷热之下,如何安全度夏?刘清泉建议,酷暑季节,应尽量躲避高温、直射环境,尽量不要在中午温度最高时段出门,如必须出门,应采取防晒措施避免太阳直射;天气炎热时,不论是否口渴,都应及时补充水分。
“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是预防中暑的关键,也可多喝消暑的汤食,如绿豆汤、荷叶汤等;切勿过分锻炼导致大量出汗,耗伤阳气。”刘清泉补充建议。
“同时,必须重视预防阴暑。”刘清泉介绍,阴暑指的是人体在寒热往来急剧变化中产生的疾病。“如从高热环境下突然进到山洞里,或在山洞待久后突然跑到高热地区,在这种环境急剧变化条件下,人体会表现出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
“夏天在室内开空调时,一定要注意通风,空调温度应该设置在25度左右,不能多次来回于温差巨大的环境。”刘清泉解释道,温差太大,寒热往来,会对身体产生剧烈影响。因此,室内室外温差尽量不要超过15度,这样可以使大家平稳地应对寒热往来对人体的剧烈影响。 据人民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