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充值700元仍看不完一部网文#话题冲上热搜,引发关注。近年来,阅读类App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但一些侵害消费者权益的做法随之出现。一些阅读App精心“设计”付费阅读模式,侵害消费者权益。
缺少明码标价,花钱心里没谱
一位消费者投诉称,“孩子在某文学App里读小说,前1981章是免费的,之后的就要按章节付费阅读,仅仅半个月,孩子为了阅读这部小说续费了700元,可这部书已经连载到3000多章还未完结,要看完这部小说还得花多少钱都不知道,因为根本没有一个明确的标价。”
成年人也会掉进此类收费陷阱。上海一位消费者称“为了看完一本小说付了64元才看完71节,小说页面根本就没清楚提示,完整阅读这本小说要多少钱,用内容一步一步地吸引读者续费掉‘坑’。”
记者下载多个小说类阅读App发现,一般有两种收费方式,其中一种是采用按章节收费的方式,价格不确定且不同章节需要的阅读币数量也不同。记者在某小说App上尝试按章购买,花费107元充值两次获得1.04万阅读币,加上免费阅读部分只读了300多章,而该小说已连载500多章且未完结。
另外一种收费方式是花399元购买会员年卡,这样可以不限量阅读。记者计算,假设一个App中读者只想看某一部小说,购买年卡也比按章购买划算。
北京汇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涛律师分析表示,根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阅读类App的经营者要在显著位置向读者进行价格明示,尤其是在购买过程中要明确规则,不得通过大量拆分章节欺骗消费者不断续费购买。
自动续费阅读,收费于无形中
弹窗广告、自动续费这些坑害消费者的手段,在阅读类App中仍在被使用,有不少消费者在不经意间上当受骗。
北京一位消费者对记者说:“我用阅读类App听小说,突然跳出来一个‘赚话费’的广告链接,点击链接输入手机号码后,被扣掉了59.82元,可广告宣传的200元话费券包并没有收到。”
记者在使用某小说App时发现,在读完一个章节后需要续费阅读时,软件自动勾选了“自动续费阅读”的选项,如果稍不留意就会被自动续费。
针对弹窗广告现象,刘涛律师分析,阅读类App在没有收取年费的情况下通过植入广告获取利润不违反相关法律规定。但是,强迫式弹窗广告读者无法一键关闭,或是点击关闭后跳转到其他页面的情况,就涉嫌违反《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相关规定。
对青少年开放,内容未必适合
在众多的电子读物中,有些存在色情、暴力等不适合未成年人阅读的内容。记者在多个阅读App上看到,有些读物尤其是小说,为了吸引读者在两性关系描写上比较露骨,还有的作品不利于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三观。
有人提出电子读物分级的设想。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宣传教育专委会理事长、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唐远清表示:“目前,网络小说平台基本处于开放状态,从保护未成年人的角度来说,有关未成年人的读物,在选题、内容、情节、语言表达等方面应充分考虑到未成年人的心智状态,让那些少儿不宜的网络作品远离未成年人。如何平衡协调好网络读物大众化传播与对未成年人适当传播的关系,主管部门、网络小说平台都应该尽快提上议事日程。”
综合央广网、扬子晚报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