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敲窗晚风香,开卷品读秋灯亮。
宣瘦梅的《夜雨秋灯录》,作为清代文言小说的压卷之作,前人说它“书奇事则可愕可惊,志畸行则如泣如诉,论民故则若嘲若讽,摹艳情则不即不离。”作为晚清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画家和诗人,宣瘦梅应该成为天长的骄傲,应该被天长人常常提及,引以为傲;他的小说、诗歌、戏剧、字画、篆刻等文艺作品,应该在天长被广泛研学传播。但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市老年大学多年前曾经做过一次抽样调查,发现1700多名学员中,竟然有95%的人没有读过《夜雨秋灯录》。为此,老校长虞德纲慨叹:“作为天长人,误识戴兰芬是极大的耻辱,不识宣瘦梅也是极大的遗憾。”
不久前,承蒙天长市委老干局薛才祥同志厚爱,赠我《夜雨秋灯录选》(上、下册),不胜感激,并越读越喜爱。该书由天长市老年大学课题组主编,曹广甫、齐倞天译文,潘实、路云飞释注,总策划虞德纲。我以为,采用原文、注释、解说、译文“四合一”的编撰方式,是该书的妙处所在。这样一来,古文功底好者,可品读原文;好学者,可细看注释;研究者,可考究解说;通俗者,可怀抱译文当故事读;博大者,可将原文、注释、解说和译文,一网打尽。该书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其中的解读部分彰显了课题组的思想开放和勇毅担当。正如芦笛老师在《跋》中所言,文学艺术作品内涵丰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解读不是结论,允许从不同角度陈述见解,这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题中之义。
解读是一种打开,是一种启发,也是一种亮相。譬如,在对《夜雨秋灯录》的《自序》解读中,潘实老师认为,自序以叙述自己的身世引发著书的缘由,以个人的遭遇折射出晚清社会的缩影,隐喻晚清时的中国已到了危殆的境地。宣瘦梅希望这本书能起到救世刀圭的作用,人人诸恶莫作,诸善奉行。为此,他以忍辱精神,不怕清政府的迫害,写下了这部看似荒唐言,其实是要认真品味思考的讽劝。这篇序犹如解读《夜雨秋灯录》的钥匙,书里讽劝了些什么?你打开书便可知道,所以他希望人们不要将这部书束之高阁,让它封尘虫蛀,抛同落叶。又譬如,在《卖儿田》的解读里,路云飞老师认为,该文不仅是宣扬天理昭彰,更是极大地讽刺了钱能通神的时代风气。“至今河口二顷田宛在,依旧膏腴,而田主已迭更姓。行人指视叹息,犹呼曰:卖儿田。”这一句,如同警示牌,让世人时时想起,人生百年,不过过客,贪婪再多,死不得带走,损人利己,最终损人害己。
该书选读了《夜雨秋灯录》里许多有趣又荒诞的小说篇目,引人入胜,令人回味。其中一些篇目,早已被改编成了戏曲,搬上舞台,成为经典剧目。在这些故事里,死而复生,只为情;兽而为人,但图报。你说扑朔迷离,我说市井人情;你说狂放不羁,我说情之所至。夜雨秋灯,命运悲苦,令人唏嘘;青天白日,忠奸贤愚,个个分明。小说里,故事中,一半明言,一半隐喻;一半虚妄,一半真实;一半浮在面上,一半埋于水底,待你发现,待你咀嚼,待你领悟,待你拍案惊奇。《麻疯女邱丽玉》中的麻疯女邱丽玉心地善良,不忍加害以招赘为名骗来成亲的陈绿琴,新婚之夜实言相告,并赠送黄金、白马助其逃命。后来,邱丽玉不能忘情,千里寻夫;陈绿琴也不忘前盟,矢志非邱丽玉不娶。最终机缘巧合,邱丽玉误饮乌风蛇酒,奇迹病愈,两人结为百年之好。从中,我们读到了与人为善的好报。读到《青天白日》里那句“君遇遗金不拾,仆亦留全璧以待也”时,我热泪盈眶。诚如作者所言,拾金不昧,高人容易做到,乞丐难以做到。美色当前,坐怀不乱,悬崖勒马,需要极大的定力。这个南宫认庵,确实令人钦佩。难怪该文最后懊侬氏要大声疾呼:“吾愿天下男儿,无论富贵贫贱,当人人书‘青天白日’四字于座右。”在《珊珊》里,虎女珊姑在焦生没有得志前以身报答他救父的一念之善,又在他极度潦倒落魄后施予援手。在有情有义的珊姑面前,多少二三其德的男子要心生愧疚?
正如宣瘦梅《自序》中所言:“樵歌牧唱,有时上献刍荛;鬼董狐谐,无语不关讽劝。尘之封,蠹之蚀,举而抛同落叶,忍乎哉!”
不忍也。作为同乡和后辈,夜雨秋灯不堪寥落,时不我待勤奋品读。宣瘦梅先生一生坎坷,不倦创作惠后人。吾辈天长人当珍惜、学习并发扬他宝贵的创作成果和创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