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建立家庭托育点、拟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打造城市15分钟急救圈、支持每个市建设高水平市级公立医院……针对代表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建议,省卫健委日前集中进行了答复,透露出诸多民生热点。
鼓励建立家庭托育点
省人大代表曹峰提出了《关于加强3岁以下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建议》。对此,省卫健委在答复函中表示,我省支持隔代照料、家庭互助等照护模式,鼓励建立家庭托育点,就近为有需要的家庭开展全日托、临时托、计时托服务。目前,国家正在就家庭托育点建设有关工作开展部署,我省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政策。
近年来,我省将托育服务纳入省民生工程,省级财政投入3900万元,加强普惠托育机构建设。开展“安心托幼”托育服务暖民心行动,建设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89个、公立医院托育点23个、县级公办独立托育服务机构22个。我省将继续开展此项行动,进一步增加优质托育服务供给。
在加强托育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我省支持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用人单位为职工提供托育服务。鼓励社区利用公共服务设施、闲置校舍、闲置办公场所等资源,以委托或购买服务方式举办托育机构。省住建厅、发改委、民政厅、自然资源厅、卫健委等5部门联合印发《城市居住区配套建设托育服务设施实施细则》,对新建和正在建设居住小区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10个托位规划、建设托育服务设施及配套安全设施,老旧小区改造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8个托位建设托育服务设施,明确城市居住区配套建设托育服务设施规划、建设和验收标准,加强托育服务供给。
打造城市15分钟急救圈
院前急救是对患者实施救治的一个关键环节,尤其是近些年来,因冠心病、高血压等突发病、急性病的发生率增加,使得急救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显。省人大代表刘江提出了关于加强120院前急救工作的建议。
记者了解到,我省将按照《安徽省“十四五”卫生健康规划》《关于进一步完善安徽省院前医疗急救服务的实施方案》要求,健全覆盖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四级院前急救网络,打造城市15分钟和农村30分钟急救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院前医疗急救的需求。
同时,我省将加大省急救中心(合肥市急救中心)对全省院前急救日常管理工作力度,加强各市、县(市、区)指挥型急救中心建设,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实现辖区内院前急救资源统一管理。通过相关机构开展专业培训,加强院前急救人才招聘,增加院前急救人才薪酬水平,使其绩效工资和工作有效融合,增强院前急救人才队伍质量。积极探索建设院前医疗急救机构和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实时交互智能平台,着力解决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快速处置能力和急诊急救水平。
支持各市建设高水平医院
在提升优质医疗服务能力方面,我省通过引进北京、上海等先发地区高水平医院,与省内高水平医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目前,国家儿童、创伤、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心血管病和中医区域医疗中心等6个项目落户安徽。经国家批准,安庆、阜阳作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已纳入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范围,正按照建设方案稳步实施。
省卫健委将加快实施《安徽省扩容优质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水平行动方案》,推进优质医疗资源的有效扩容、梯度平移和均衡布局,不断提升我省整体医疗服务能力和疑难重症诊疗水平。加快建设已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积极申报其他我省急需专业方向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力争更多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落地;支持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依托医院创建省级医学中心,提升省内重大疑难危重疾病诊疗水平,培养一批达到国内、省内先进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加快医学类学科专业建设和医学类交叉学科发展;继续建设若干省级区域专科医疗中心,支持每个市建设高水平市级公立医院,常住人口超百万的县建设三级医院,推动建设紧密型城市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发挥区域医疗中心示范引领作用,打造一批城市医疗集团、跨区域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实现优质医疗服务全覆盖,努力实现“健康安徽”提质增效,人民群众减少跨省、跨区域就医,就近公平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县级医院建设临床重点专科
我省将以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为导向,提升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十四五”时期在全省县级医院建设一批临床重点专科,形成县级核心专科群。每所县级医院选择2至3个实力较强的临床专科,进一步建强做优,使之成为医院的品牌和特色。同时,重点加强儿科、重症医学、精神、麻醉、感染性疾病、康复医学、老年医学等专科建设。
在加快建设高质量人才队伍方面,我省将设立医学人才引培专项资金,加大对重点领域、紧缺专业、关键岗位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加强儿科、妇产科、重症医学科、精神科、麻醉科、急诊医学科、感染性疾病科、肿瘤科、老年医学科、康复医学科、病理科、出生缺陷防治、药学、护理等紧缺专业和骨干人才培养培训,构建人才梯队。积极争取财政补助政策,保障短缺人才待遇水平,增加紧缺专业岗位吸引力。鼓励柔性引进沪苏浙等地名中医在县级医院建设长三角名中医工作室。
计划“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一直是代表关注的重点。在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刘永刚、陈北春等省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提升基层防病治病能力等相关建议。
我省将深入推进加强村医队伍建设三年行动。合理配置村医,以县为单位制定村医岗位设置方案。同时,继续实施村医免费定向委托培养计划。扩容增量村医队伍,吸引应届高校医学毕业生到村卫生室工作,支持身体健康到龄在岗村医继续执业5年,深入推进银龄医生进基层行动。
值得关注的是,我省拟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省卫健委将会同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等部门,制定我省“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提升计划”,切实改善村医学历结构,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