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6版
发布日期:
教育观察
多方合力减轻家长“暑假焦虑”
  “双减”政策实施两年来,各地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减负”相关政策落地。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大幅压减,学科类培训活动大幅减少。然而,政策严控之下,暑假中小学生补课现象仍然较为普遍,“暑假焦虑”仍然在家长中一定程度地存在着。
  一些培训机构和网络自媒体的推波助澜。一些个人和机构在租赁的民房或隐蔽的写字楼,打着“教育咨询、作业托管、自习室、素质成长、幼小衔接”等名义,违规开展各种学科类培训。还有“×年级暑假最重要”等营造教育焦虑的内容在网络上大量涌现,从幼小衔接、小升初到初升高,几乎覆盖每一个年级,口口相传,加重了家长的“暑假焦虑”。
  家长对孩子培训的刚性需求仍然较大。一方面,一些家长为缓解“暑假焦虑”,督促孩子参加各类学科类培训班;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双职工家庭孩子无人照看,只能送去各类辅导班、兴趣班,校外学科类培训仍有一定市场。
  为了给孩子一个快乐、健康、安全的暑假,社会各界都要携起手来、共同努力,让孩子在暑假可以轻松学、放松玩,减少家长的“暑假焦虑”。
  一是让孩子活动有去处。当前,笔者到许多学校去,看到的都是“大门紧锁”,听不到孩子的欢声笑语,这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建议各级各类学校假期开放校园,安排一定数量的教师或志愿者到校值班,开放自习室、图书馆、阅览室、运动场馆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和运动场所。
  二是让孩子活动有益处。引进第三方机构到少年宫、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学校,参照学校课后服务相关政策收取学生一定的费用,开展科普探究类、手工制作类、艺术鉴赏类、体育拓展类、心理健康类等暑期个性化特色服务。
  三是让孩子生活有关照。要以街道、村居为单位,针对辖区内的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双职工家庭孩子,有关行政部门、群团组织都参与进来,既为孩子提供看护服务,也要提供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项目,解决“无家长看护之忧”。
  四是让孩子安全有保障。一些机构和个人违法开展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背后都是“生意经”,都是以赚钱为目的,甚至不顾及学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7月10日至16日,合肥市举行了第五轮“监管护苗”2023年暑期专项行动,教育部门会同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乡镇街道和社区网格员、学校协管员共出动执法人员551人,检查机构704个,查处违规机构34个,分流学生894人,退还违规收费156341元,约谈违规人员39人,关停机构23个,下达行政责令改正通知书15件。
  要加大对非法培训机构的查处力度,持续保持对隐形变异开展学科类培训的高压治理态势,开展中小学在职教师从事校外违规培训专项治理,确保孩子生命安全,保障孩子身心健康,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石红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