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三伏天如何做好科学防护?
急诊科医生支招规避高温带来的健康风险
  三伏天是一年中温度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时段。今年的三伏天长达40天,高温“超长待机”,你准备好了吗?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急救医学中心副主任医师嵇霆提醒,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会使人体感到不适,还容易诱发中暑、心脑血管和胃肠道等疾病。
  热射病体温可超过40度
  当人体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温度超过人体的耐受极限,就会使人体体温调节机制发生障碍,进而使体内积蓄热量,导致中暑。
  嵇霆表示,中暑按发病症状与程度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症中暑。重症中暑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及生命。这类中暑又分三种类型:热痉挛,即大量出汗使水和钠盐过多丢失,使肌肉痉挛,并引起疼痛,一般是在结束持续性运动时发生;热衰竭,即过多的失水和失盐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循环血量不足、血压下降;热射病,即体内大量热蓄积,中暑者可出现嗜睡、昏迷、皮肤干热、无汗等症状,体温可超过40度,引发神经和脏器受损。
  发生中暑怎么办?嵇霆提醒,如果身边有人中暑,可以采取以下五个步骤:第一步,搬,迅速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第二步,降,迅速采取降温措施,如利用风扇、冰水等;第三步,饮,给予一些含盐饮料,补充身体所需水分;第四步,敷,可以用冷水或者是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第五步,运,若患者症状无法缓解时,简单处理后应立即拨打120就医。对于重症中暑患者,像热衰竭、热射病等,应第一时间拨打120或者就近寻找医院就医。
  中暑的预后与高热程度、持续时间、降温速度、重要器官损伤程度有关。越早诊断、及时降温治疗,病死率就越低。所以掌握上述的急救措施很重要。
   三伏天这几类人群要注意
  三伏天,气温高,户外工作者,比如环卫工人、建筑工人、快递小哥、田间劳作的农民等,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此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也需要注意。在高温、潮湿、无风、低气压的环境里,人体排汗受到抑制,体内不断积蓄热量,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脑血管处于紧张状态,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诱发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塞等疾病。此外,老人、儿童、孕妇等脆弱人群也要做好防暑措施,应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同时要与家人和邻里保持密切联系。
  三伏天,环境闷热,人们睡眠不足,食欲不振,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此时再不加节制地使用空调,细菌、病毒就会乘虚而入,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此外,高温高湿环境,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大量滋生,食物容易腐败变质,食用后会引起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痢疾、腹泻等疾病。在闷热天气,人体排汗不畅,还容易导致荨麻疹、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疾病。
  嵇霆提醒,户外工作者要及时关注气象预警,合理安排户外作业时间,规避高温带来的健康风险,尽可能在一天中温度较低的时间段,如早晨和傍晚进行户外作业;要定时前往阴凉或有降温设备的场所休息;要做好防护,穿戴轻薄透气的浅色衣物,避免头部、皮肤裸露在阳光直射下;常备防暑药物,如人丹、十滴水、清凉油、风油精等。
  补充水分要把握“量少次多”原则
  高温环境下人体会大量出汗,要注意多饮水以补充身体水分。补充水分把握一个“量少次多”原则,需要注意的是,应在口渴前补充水分。同时,也要确保及时摄入含盐和矿物质的餐食和饮品,补充身体流失的电解质。
  夏季天亮相对早,而且环境闷热,容易导致睡眠时间不足。要保证每天睡好觉,避免因睡眠不足导致身体机能变差。要适当锻炼。夏季锻炼应避开高温时段,可以在清晨或者傍晚进行锻炼;同时要控制运动强度,选择较为缓和的运动方式,如瑜伽、太极拳等。
  高温天饮食要清淡,注意营养均衡
  高温天气饮食要清淡,注意营养均衡,不宜吃高热量、油腻、辛辣的食物。嵇霆表示,以下几种简便易行的饮食方法对于防暑也是行之有效的:喝茶是解暑的有效方法。不管是红茶、绿茶还是菊花茶,如果配上适量山楂、橘皮、决明子等,口感极佳;三伏天饮食清淡为宜,小米绿豆粥、苦瓜粥、玉米粥、薄荷粥、莲子粥、百合粥是防暑降温的好选择;绿豆汤、百合汤、酸梅汤和苦瓜汤等也是消暑降温的不错选择;鲜榨果汁也能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常见的桃汁、梨汁、苹果汁、葡萄汁、草莓汁、西瓜汁等果汁均可适量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