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中共安徽省委新闻发布会举行,解读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
今后五年发力建设“七个强省”

  观众在第二届科交会上拍摄“九章”光量子计算原型机模型。 新华社记者黄博涵/摄

  7月26日下午,中共安徽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胜利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安徽省委关于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奋力走出新时代安徽高质量发展新路的决定》(以下称为《决定》)。7月27日,中共安徽省委新闻发布会在合肥举行,对全会精神和《决定》内容进行全面深入的解读,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新闻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明确今后五年11项重点任务
  安徽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新闻发言人陈舜介绍说,全会系统总结了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以来省委常委会的工作情况,主要包括重点抓的七件大事和八个方面工作。中共安徽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提出了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举措和工作要求,对安徽今后一个时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安排。
  今后五年,我省将锚定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的战略定位,建设七个强省:自立自强的科技强省、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高质高效的农业强省、山水秀美的生态强省、英才荟萃的人才强省、人民满意的教育强省、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
  同时,明确11项重点任务。一是坚持主动靠上去、全力融进去,在加快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二是坚持以推动皖北全面振兴为重点,在加快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更大作为;三是坚持将高水平创新型省份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旗帜性抓手,在国家创新格局中勇担第一方阵使命上展现更大作为;四是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展现更大作为;五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展现更大作为;六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在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的开放安徽上展现更大作为;七是坚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加快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上展现更大作为;八是坚持守正创新,在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上展现更大作为;九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上展现更大作为;十是坚持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在实施人才兴皖工程上展现更大作为;十一是坚持以人民生活得更美好为根本目的,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上展现更大作为。
  《决定》起草采纳各方面意见建议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安徽省委抽调精干力量组成文件起草组,着手《决定》稿起草工作,经过9轮修改,于7月上旬形成《决定》初稿。
  安徽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余三元介绍说,7月17日,文件起草组将《决定》稿呈送省委常委、省政协主要负责同志、省人大常委会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任、省政府副省长,发送省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各市委、省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部分中央驻皖单位征求意见建议。各方面共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340余条,扣除重复意见建议后为320余条,起草组认真研究,能采纳的已全部采纳。
  7月24日,省委常委会会议对《决定》稿进行了讨论审议。全会期间,与会代表认真讨论审议《决定》稿。大家一致认为,《决定》稿出台对推动安徽高质量发展,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更多安徽力量,必将产生重大影响。
  共建长三角国家科创中心安徽中心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5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3周年。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郭浩表示,借上了长三角的“东风”,搭上了一体化的“快车”,是安徽发展的最大机遇、最大势能、最大红利。我省将加强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深化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加快建设G60科创走廊,共建长三角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安徽中心。同时,携手打造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世界级产业集群。布局建设长三角区域量子通信城际干线网络,加快推进芜湖数据中心集群起步区建设。
  持续开展长三角大气、水、土壤联防联治,携手打造新安江-千岛湖生态保护补偿样板区。加快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谋划建设长三角(安徽)生态绿色康养基地。联手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和国际化港口群。加快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安徽联动区建设,推动长三角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提升合肥中欧班列运行质效,办好世界制造业大会等展会等。
  定期发布重大项目引才需求清单
  “我省将进一步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围绕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等前沿领域,建立健全顶尖人才、紧缺人才、创新团队定向招引机制,‘靶向式’集聚人才。”安徽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正厅级)蒋曦表示,聚焦首位产业和新兴产业编制紧缺人才开发目录,我省将定期发布全省重大项目引才需求清单。
  为加快建设人才强省,我省深入实施高校大学生留皖、万名博士后聚江淮等行动,广泛开展“招才引智高校行”活动。抓好卓越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培育,打造一支技术精湛的“江淮工匠”队伍。同时,建好高水平创新平台,加快打造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战略科技力量平台体系,依托各类高能级平台引育一大批“高精尖缺”人才。
  在人才使用上,赋予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放手让他们潜心科研、安心创造,赋予用人主体更大的编制使用、职称评聘、经费预算等自主权。
   打造世界级汽车自主品牌和一流车企
  安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已集聚奇瑞、蔚来等7家整车企业,今年上半年全省汽车产量达102.6万辆,增长43.6%,占全国的7.7%;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达34.2万辆,增长87.8%,占全国的9%。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郭浩介绍说,我省将构建“合肥-芜湖”双核联动、多点支撑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支持整车企业打造细分市场和价格区间全覆盖的产品矩阵,强化整零合作,推动构建新型整零关系。构建城乡一体的汽车销售和售后服务网络,一体推进全省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共领域用车新能源化。
  加强汽车类学科专业建设,鼓励院校采用“双元制”“订单式”培养汽车产业高端应用型人才。鼓励金融机构设立汽车产业金融支行、特色事业部等特色机构,支持汽车企业上市挂牌,组建运营汽车产业链投资基金。到2027年,我省将打造2~3家全球一流汽车整车企业和世界级汽车自主品牌,力争2~3家汽车零部件企业突破500亿级。
  打造有重要影响力的“六大创新品牌”
  安徽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夏辑表示,我省要打造有重要影响力的“六大创新品牌”,即合肥科技创新中心、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大硅谷”、科大科技商学院、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中国(安徽)科交会,提升安徽科创美誉度和影响力。突出锻造长板,聚力打造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三大科创引领高地。
  塑造全囯一流战略科技力量,建强“国家队”,争创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做实“省级队”,建设省产业创新研究院等省级创新平台。构建“一核两翼多点”全域创新格局,打造合肥“核心”,提升芜湖蚌埠“两翼”能级,完善沿长江城市带、皖北、“大黄山”等特色区域创新中心多点支撑。
  支持阜阳打造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
  “皖北地区人口占全省的近五成、粮食产量占六成、GDP占三成,是我省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板块。”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郭浩说,目前皖北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把皖北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出到2027年推动皖北全面振兴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跟上全省和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步伐。
  据悉,我省将高水平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加快发展绿色食品、新材料、新能源三大产业集群生态系统,深度融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三大产业配套体系。实施皖北全面振兴急需人才引育工程,加快打造长三角职业教育基地。
  同时,支持阜阳打造长三角区域重点城市和带动皖北、支撑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亳州争创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历史文化与中医药养生旅游城市。推动蚌埠-淮南、宿州-淮北一体化协同发展,支持蚌埠-淮南合力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宿州-淮北合力打造苏鲁豫省际毗邻区域新兴中心城市。 (下转A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