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出发时的刘奶奶。(受访者供图)
“奶奶”和“骑士”,这两个词一般人不会关联在一起。然而,安徽利辛61岁的刘奶奶却顶着“机车奶奶”的称呼将二者完美结合。就在近日,刘奶奶一人一车历时38天骑行到拉萨,以自己的方式完成了年轻人心中“青春没有售价,卧铺直达拉萨”的梦想。
深埋心底的种子
初见刘奶奶,比视频中显得更干练和有精气神。今年61岁的刘奶奶来自安徽利辛的农村,而摩托也是村里最为常见的交通工具。
从小看着村里的大人骑着摩托在一望无际的皖北平原上驰骋,一粒关于摩托骑行的种子便播在了刘奶奶的心里,“十几岁时觉得骑摩托很酷,一辆摩托可以想去哪就去哪。”
刘奶奶至今还记得第一次骑摩托车时的样子。当时亲戚的摩托车停在家里,刘奶奶趁着家里人没注意,便偷偷地将摩托推了出去。
“当时第一次摸(摩托车),就学着大人的样子去踩、去拧油门。”刘奶奶边说边兴奋地向记者演示着。
因为力气小,刚启动还没扶稳,就连人带车摔倒了。
“我到现在还记得车子顺着我的右手边直接压了下去。”刘奶奶想到当时滑稽的样子,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可农村的孩子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务农、成家、相夫教子……刘奶奶告诉记者,“那个时候要照顾家庭,只顾着孩子和家里的一点生意,也就没和家里人提过这事。”
刘奶奶的摩托梦也因生活的压力而埋在心底。
考完驾照就买车
一晃几十年,刘奶奶也将自己的四个子女抚养成家,年过六旬的刘奶奶开始享受晚年生活,开始想实现心中的“摩托梦”。
“之前都是为了家庭为了孩子生活,到了这个岁数就想为了自己活。”刘奶奶说道。
去年11月5日是她的六十岁生日,“因为摩托车驾照考取有年龄限制,超过60岁就不能再考了。”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刘奶奶瞒着家人,去年8月份在江阴一摩托车驾校报了名。刘奶奶回忆道,当时只和二儿子说了这个事儿,“因为老二也玩摩托,我觉得他能理解我。”
“虽然是驾校年龄最大的学员,但教练仍然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刘奶奶也并没有因为年龄而被周围的年轻人嘲笑,这也给刘奶奶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我想着这是自己最后的机会,否则以后不能再考(驾照)了,况且还花了几千块钱报名费呢。”刘奶奶打趣道。
其他的学员告诉她,科目一和科目四的理论知识难,而科目二、三的实操则相对容易点,但刘奶奶却凭着努力一次通过了理论考试。
“科目一考了95分,科目四则满分通过!”
但毕竟上了年纪,年轻人认为简单的路考却让刘奶奶折了戟。
“考绕桩时挂了,当时还是很沮丧的。”而二儿子也不断地劝她,考不过去就算了,这么大年纪就别折腾了。
但刘奶奶并不服输,终于在去年9月2日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摩托车驾照。
拿到驾照后,刘奶奶便为自己挑选起心爱的座驾。在二儿子的建议下,刘奶奶买下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辆摩托车本田CM300。
当刘奶奶将车骑回家时,老伴这才知道刘奶奶竟瞒着他们考了摩托车驾照,还买了辆车。
开启摩旅之路
去年年底,刘奶奶决定开启自己的摩旅之行,“本来准备第一站去北方,但冬天下雪结冰孩子们担心安全不同意”,最终刘奶奶将首站放在了海南。
从广州出发到徐闻港,几百公里的距离刘奶奶骑行了三天。
“因为是第一次单独出远门骑行,孩子们都比较担心。”刘奶奶告诉记者,当时每天早上八点出发,路上走走停停,看到好的景色还停下来欣赏拍照,天黑之前找宾馆休息。
但每晚停下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孩子们发定位报平安,“有时候发迟了,他们都担心得不得了。”
“感觉路上的所有风景都属于自己一个人。”这是刘奶奶第一次摩旅之行的感受。
除此之外,刘奶奶收获最大的便是一路上认识了许多热情的摩友,“有内蒙古的、深圳的、广西的……大家都很热情很友善,尤其见到我这么大年纪还一个人出来。我在和年轻人的交流中也学到了很多知识。”
今年5月9日,刘奶奶从湖州出发,原本打算至四川周边,却因摩友的鼓励而一路驶到拉萨。
当时在成都停留时,路上结识的摩友问想不想加入他们一块进藏,“我当时想着进藏得提前吃红景天,自己不一定能适应高原,还挺犹豫的。”
但同行的摩友告诉刘奶奶,将选择低海拔线路慢慢爬升,高原反应应该很小,刘奶奶架不住“318”的诱惑最终选择进藏。
大概到3000米海拔后,刘奶奶开始出现高原反应的症状。
刘奶奶告诉记者,为了缓解症状,晚上住宿会选择海拔较低的县城。
因为对路况不熟悉,第一次进藏的刘奶奶渐渐有些跟不上摩友的车队。
为了不耽误摩友的进度,刘奶奶决定让摩友先走一步自己慢慢跟随。“虽然我热爱一路的风景,但我也明白安全始终排在第一位,所以我宁愿慢下来独自骑行。”
刘奶奶告诉记者,有高反后晚上就容易头疼失眠,但只要一骑上车、手扶在车把上,整个人就充满了精神。
靠着车友的鼓励,6月16日刘奶奶终于抵达目的地拉萨。
“到了后,我哭了好一会,在这之前从没想过我可以一个人骑这么远的路,觉得自己真的很不简单,我很骄傲。”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孙召军 殷志强 实习生 王裕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