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戏画闲言】
博物馆杜绝“野导”,不能一拒了之
  记者近日调查发现,博物馆讲解服务问题颇多:非馆方讲解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讲解员音量扰人,还经常霸占展品前最佳观赏位置,影响看展秩序;还有一些所谓“野导”,不仅讲解内容漏洞百出,还把野史当正史,混杂着成功学、低俗黄段子,糊弄、污染观众。(8月2日《法治日报》)
  讲解员在博物馆讲解时,偶尔穿插一些未经考证的掌故野史、奇闻轶事,博游客一乐,活跃一下气氛,其实倒也无妨,但一定要强调这是传闻,不可信。然而,一些“野导”为了吸引游客,把八卦野史当成了正史,向游客讲述道听途说的故事,甚至添油加醋杜撰、歪曲历史,传播错误历史信息,误导游客,有时混杂着低俗段子,可谓害人不浅。
  博物馆里展品众多,所蕴含的掌故都需要正确解读,不容戏说杜撰。作为一名合格且富有责任心的讲解员,一定要遵守职业道德,做历史文化的传播者,而不是误导者。面对“野导”,博物馆不能作壁上观,应积极采取措施,规范讲解市场,矫正不正之风。
  博物馆规范讲解行为、治理“野导”,不能只是简单地拒绝其入内,还应采取一些更积极稳妥的措施,满足游客游览需求。比如,可以在智能化上做文章,制作讲解App、网页,让游客免费下载、浏览或扫描即可收听,借力“互联网+解说”,让游客免费收听专业讲解员讲解历史文化。如此一来,游客既可以选择博物馆讲解员人性化的付费讲解,也可以选择网络免费讲解,满足不同的游览需求。
  游客为何爱找那些不靠谱的“野导”?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价格优势。那么,在杜绝“野导”同时,博物馆的讲解服务能降价吗?这个恐怕要看馆方态度了。倘若博物馆既不制作免费的网络讲解内容,又不让讲解服务价格惠及游客,难免有利用垄断地位牟利之嫌,怎能让大家心服口服?所以,我们欢迎博物馆治理“野导”,更希望能优化讲解服务、设置合理价格,让游客有更好的游览体验。 黄齐超/文 朱慧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