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曾说:“与朋友之间不要有金钱来往,不要借钱给朋友。要是你借钱给人家,就像胡适先生一样,我借了,就不要求还。”
可惜我是俗人,达不到这类境界,借人钱、去要债都在所难免。
借钱难,要债亦难。我也是借钱的人,那是多年前刚来合肥时,需要凑钱买房,开发商要全款,为此向不少朋友开了口,虽然看过脸色,却也收获过感动。
因自身曾受益于他人善意,所以有友人来借钱时,也曾多次毫不犹豫把身家一股脑地都送上了门。只是不承想接连借出了不愉快,只怪自己缺乏一双慧眼,识人不明。
正如余光中所说:“借出去的钱,若是能如期归还,倒是一件皆大欢喜之事,如若不还,那可真是桩‘人间惨剧’了。”
一人结结实实地给我上了一课——好心借给他一笔钱应急,他承诺就借个几十日的,谁知拖了又拖,到最后闹得脸红脖子粗的才要回来,人家还从此不搭理我了。
这人是我广义上的同事,即同在一个大的机构,分属不同的分支单位。我与其仅仅在某京培训时有一面之缘,不料收到其借钱短信,其言辞真切而又焦灼,且有具体还款时间。“在装修房子,有没有点资金供我周转一个月。前阵子首付530万,掏空了我自己和亲戚,现在装修只能拆借。有个项目提成下个月到,到了就还。”
不借钱的借口好找,开口借钱的人都有各自的不易,想着其安家不易,也就松了口。我不仅没要利息,还发了一条祝福短信:“祝愿早日搬到新房”。
当时身上没钱,只有一张大额信用卡,这人让装修公司发来二维码,我帮其支付了装修公司的8万元。算上账期,这笔钱能用39天。
原想着是广义上的同事,借钱也是为了正事,加上买房首付就数百万,怎么也不至于还不上几万装修款。不承想,一个月后要钱时出了岔子。
从“钱未到账,明日汇款”,到“再给1天,确实出差中”,再到“别催,少不了你的”“你帮我顶下”,到最后不接电话、不回短信。信用卡的钱,不能不还,我只能先按最低额还款。
最后,钱还了,情分也没了。记得我最后给对方发了一条长长的短信,随后两人再无联系。短信说:“你需要用钱,我手头不够,信用卡刷卡给你。账单到期后,你最后一刻临时说没钱,我自行最低限额还款,避免征信出问题。接下来,每天你都说明日到位,连续五天后,我说不催你,你给个真正的时间,最后你咬死半个月后。后来,半个月后又没还,现在你责怪我催债,反而成我的不是了。”
这算好的。后来,更是见证了“人间惨剧”,也见证了欠钱不还的一万个理由。
一次是借给同学的朋友,4.5万元,要了三年,还剩2万怎么都要不回来。“不要着急。这两天我妈生病住院,这月肯定给解决。”“得过几天才能给你,我卖了一批设备,钱还没到。”“我真的这儿紧张得不行,等一笔补贴款。”“外边人欠我钱,把我拖得厉害。他们把钱给了我,我再给你。”
再后来,这边电话不接、信息不回,那边朋友圈里发各种幸福生活。通过同学催促,同学反馈,对方直言没钱。一气之下,告上法庭。1年多没打通他的电话,这次竟然主动回电了,开口就是:“你啥意思,你想干啥?”2万元要回来了,前前后后花了近1万律师费、保全费等。
还有一次是借给一位老师的学生,这个学生目前在浙江开公司,正在读杭州某大学MBA。本是老师助其创业,好几位都借了钱,短期,均没要利息。我借出7.5万,本说几个月就还,不承想前后3年才要到。刚开始催账时,还能收到几句客气话,“钱还需要一周到,和您说下,再宽限几天”;后来变为“不用催”,再后来“打电话干吗,我正忙”“我不赚钱怎么退款给你”。好像我作为被借钱人,做错了事、有负于他似的。作为中人的老师说:“这个学生这么办事,把我的信誉都给败光了。”
借钱见人心,还钱见人品。感情到什么程度,借个钱就知道了;人品好不好,还个钱就知道了。还是三毛那句话:“向人借钱,总恨不得对方慷慨解囊。归还欠债,偏偏心痛万分的居多。”
网上流传一句话:“什么最难?借钱!肯借钱给你的人,一定是你的贵人;不仅肯借,而且连个借条都不让你打的人,一定是你贵人中的贵人!”我感恩,感恩困难时贵人伸出援手;而几个借钱不还的事情又让我自省,今后借钱需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