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国务院公布第七批在全国范围及特定区域复制推广的24项改革事项,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片区高新区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创新”“科创企业信用(信用贷)票据融资新模式”入选。这两项成果为何会被国务院“看上”,能在全国复制推广?
“知产”变“资产”,中小科创企业融资更容易
中小型科创企业因为轻资产,缺乏有效的固定资产抵押物,难以通过传统模式获取融资支持,一直面临资金紧缺的困境。
为解决这一痛点,助力科创企业发展壮大,高新区块发挥科创企业知识产权储备优势,强化与融资租赁、银行等机构合作,创新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通过搭建信易贷平台,支持科创中小企业使用自身拥有的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在线办理质押融资业务,让“知产”变“资产”。
“我们的平台打通了税务、科技、人社等多部门数据链,为科创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搭建融资合作的桥梁。”兴泰租赁业务总监骆霞介绍,科创企业可通过平台,以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物,从金融机构获取融资支持,“金融机构一次性支付使用费,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融资问题。”
截至目前,合肥片区已累计办理知识产权专利商标质押873笔,融资金额347.4亿元。
为企业“精准画像”,量身定制融资服务产品
“科创企业信用(信用贷)票据融资新模式”是高新区块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叠加作用,在金融领域赋能产业发展的又一创新举措。
结合科创企业的融资需求,在自贸试验区内遴选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发展潜力足的中小企业,建立企业服务名录,利用区域经济大脑,以大数据手段创新建立科创企业综合评分体系,通过信用贷、积分贷等金融服务,引导银行为企业提供融资支持。
与传统信贷产品注重企业资产情况不同,高新区块为科创企业量身定制了一套全新的评分体系,重点围绕自主研发销售、研发投入、知识产权、获得政府补贴以及政府荣誉等维度建立评估项,实现“一企一像”,更加精准地评判企业在科创领域的研发投入与经营成果。目前,已为85家科创企业提供融资超过2.6亿元。同时,自贸试验区还打通了征信、社保等数据,建立了全流程的风险防控体系,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加便捷优惠的融资新渠道,加快助力合肥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项磊实习生刘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