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巢湖全湖水质均值分别为Ⅲ类。(4月9日拍摄)
8月8日,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发布2023年上半年合肥市水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全市20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18个断面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同时,2023年,合肥市计划完成38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目前已完成27条,下剩11条正在加快推进。
巢湖营养状态未发生变化
今年1~6月,合肥市20个国考断面全部达标,达标率100.0%,18个断面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优良率90.0%。同时,各县(市)区、开发区共产生污染赔付金10050万元,获得生态补偿金8300万元。
今年1~6月,巢湖东、西半湖和全湖水质均值分别为Ⅲ类、Ⅳ类、Ⅲ类,与2022年同期相比,主要污染物总磷分别下降28.3%、27.5%和27.9%;总氮分别同比下降35.5%、33.6%和35.0%。巢湖东、西半湖及全湖富营养指数分别为51.5、56.2和53.3,与2022年同期相比,东、西半湖和全湖营养状态未发生变化,均为轻度富营养;富营养指数分别下降2.6、2.1、2.4。
在强化调度考核督查方面,合肥市每月通报国、省、市考断面超标情况,每日对水质自动站水质超标断面及时预警。今年以来,分别发布一、二、三级预警4个、20个和19个,对兆河、肖小河、烔炀河、远景河、板桥河等河流水质出现超标情况现场检查督办。此外,开展全市汛期污染强度控制攻坚行动,建立问题清单整改销号制度,整改完成一个,销号一个。共发现交办问题146处,问题均已制定整治方案,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73处。
27条农村黑臭水体已治理
农村黑臭水体影响农民用水安全。2023年,合肥市计划完成38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目前已完成27条,下剩11条正在加快推进。
据悉,合肥市以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乡镇政府驻地、农村居民居住地、规模以上畜禽养殖场等地周边河、塘、沟渠等水体为排查重点,采用人工感官、卫星遥感等方式,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目前,累计排查上报农村黑臭水体58条。
为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成效,自2021年起,合肥市连续三年开展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提质增效工作,今年计划完成25个提质增效任务,目前已完成6个。合肥市84个乡镇已建成乡镇政府驻地污水处理厂64个,剩余20个乡镇污水通过纳管方式就近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实现了乡镇政府驻地污水治理全覆盖。
同时,扎实推进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目前一级保护区内325个自然村已完成污水治理290个,治理率达到89%,下剩35个自然村污水治理工作年底前全部完成,确保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00%。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姚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