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4版
发布日期:
这里,是长安
——观电影《长安三万里》有感
  这里,是长安。
  无数人梦中苦苦追寻的长安。
  山河锦绣,开元盛世。长安,正是大唐盛世里最闪亮的一颗明星。帝王将相在这里励精图治,文韬武略;少年书生来这里应试科举,渴望十年寒窗后的一举成名;舞姬歌女在这里干娇百媚,歌舞升平;平民百姓在这里安居乐业,烟火气中渲染出一座金色的长安城。
  “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求取功名,建功立业,为国效力,是每一个热血男儿一生的追求。金色的阳光下,少年高适策马奔腾,“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他也是万千满怀憧憬前住长安的少年中的一员。
  他没有到长安,先遇到了李白。意气风发的少年永远是盛世最美的风景。黄鹤楼上,诗酒相伴,“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扬州城里,歌舞美人,“红叶醉秋色,碧溪弹夜弦。”蓝天白云下,策马狂奔,仰天大笑:“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们是何等的少年英才,豪气满怀。
  时间是个淘气的孩子,不知不觉中偷走了易逝的青春年华。科举不第,仕途无门,年少时的胸怀大志在时间里蹉跎。狂傲如李白也发出“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叹。这个世界多少是不公平的,有才的人太多,天下谁人都识君又如何,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只能沉溺在盛世的美梦里一醉不醒,其中的无奈又有几人可知。
  他们还是分别了,各自走向自己的人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李白不变的自信,世人见不到的是他谪仙人终只能挣扎在尘世的不甘。才华横溢又恃才傲物的李白在长安在皇帝身边却得不到机会,被赐金放还,流落江湖间,有诗有酒,醉生梦死,一曲《将进酒》是无奈,是心酸,是怀才不遇的慰藉。高适则来到边疆投军,在沉默和血火中磨砺自己。
  光阴似箭,歌舞升平的盛世背后已是暗流涌动。天宝十四年,安史乱起,打碎了大唐盛世梦。一切繁华都戛然而止,所有人的前途和命运,都在这一刻被彻底打乱。哥舒翰年老抱病守潼失,却还是被叛军大败。乱箭如雨,满地横尸,血染潼关。高适在哥舒翰的嘱托下,在他一声撕心裂肺的“我,没有降”的余音里,逃离了潼关。他要回长安,找皇帝,平叛军。
  这里,是长安?
  他不认识了,眼前这座熟悉又陌生的城。
  皇帝出逃,叛军攻城,百姓逃亡,一切繁华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存在。残楼一角,一个歌女在舞兮蹈兮,她在漫天刀剑狼烟战火中跳动最后一支舞,跳动大唐盛世的挽歌。那么美啊,让人伤佛回到了当年的酒肆歌楼,诗人荟萃,才子云集,诗酒唱和,欢饮达旦。那是大唐的明星闪耀。如今,星落了,一切都黯淡下来,归于沉寂,只有那不知亡国恨的歌女依旧舞一支《霓裳》。
  昔日的好友李白早就流落江湖,而高适人到晚年凭着累积的军功升任一方军政大员,大权在握,在平永王乱中再立大功,走向了人生顶峰。青年时满腔抱负无人重用,如今人到暮年却一举成名,这其中有多少辛酸住事。而李白不甘心人将老去,寂寂无功名,想做人生一搏,错投了永王。高适看在眼里,却欲救不能,只能公事公办,为后人误解千年,所幸后来李白遇赦。
  后来,后来……
  思绪终于从记忆里走出。现实中面对复杂而危急的军情,高适运筹帷幄,围魏救赵,挫败敌军,救长安于水火。他站起身,一扬手中枪:“向着长安,前进!”多少年等待换来这一声怒吼,多少年期待换来这一次机会。他成功了。他赢了这一仗。他,高适,终于可以昂首挺胸地走进长安,走进他理想中的长安!
  这里,是长安!
  每个人,都在追寻心中的长安。然而路途坎坷,总会遇到失意和不堪。有朋友,有知己,和你一路相伴。盛衰无时,荣辱有变,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很远。但只要坚守心中那份家国情、报国志,总有一天,你可以遇见属于自己的长安。
  诗在,长安在;
  梦在,长安在;
  我在,长安在!
  合肥市第三十八中学和平校区八(16)班高雨彤
  指导老师:龚凌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