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帅和爷爷奶奶。
10岁时,父亲意外去世,一年后母亲离家出走,刚进入高三,相依为命的爷爷被诊断出结肠癌……面对这一系列的打击,他依然心怀梦想,顶住压力,以全校文科第一的成绩,考上了梦想中的学校——中国人民大学。8月9日上午,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来到南陵县何湾镇宋小帅同学的家中,对他进行了采访。
命运多舛仍考上名校 宋小帅出生于2005年。在他的记忆中,10岁是个分水岭。10岁之前,他的人生和大多数孩子一样,平淡而幸福。
宋小帅的父亲是一名手艺高超的泥瓦匠,凭着辛勤努力,家里在上世纪90年代就盖了一栋小洋楼。宋小帅长大些后,父亲带着母亲前往上海从事建筑工作,但天不遂人愿,父亲在上海租住的地方发生意外后去世。“那个时候我正上小学四年级。可能是受父亲去世的打击,过了一年多,母亲就离家出走了,是爷爷奶奶一手把我带大。”宋小帅告诉记者。
失去了父母,宋小帅被当地民政部门认定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每个月给予一些补贴。好在那个时候,家里还有几亩地,爷爷奶奶靠种植水稻、农闲时打打零工,将宋小帅拉扯大。
中考成绩出来后,宋小帅考上了南陵中学。学校了解他的家庭状况后,减免了其所有的费用。因为学校离家有一个小时的车程,为了孙子方便上学,奶奶在学校附近的小区租了一间房陪读。房租成了宋小帅高中三年最大的一笔费用。
高三刚开学,宋小帅的爷爷被诊断出结肠癌,在历经手术和八次化疗后,爷爷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但手上仅有的几万元积蓄也全部花完。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宋小帅再次调整好心态积极应对。在政府和学校的关心下,在奶奶悉心的照顾下,宋小帅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梦中情校”——中国人民大学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专业。
为完成梦想努力钻研 “我认为学习最重要的地方就是要有梦想和目标,我最喜欢历史,我的梦想就是考上中国人民大学的历史专业,所以在分班的时候,我选了文科。当时我的理科成绩也不错,老师为此还劝过我几次,但是考上人大历史专业是我的梦想,所以我最后还是坚持学了文科。”
宋小帅告诉记者,他最薄弱的科目是语文和数学,但为了完成梦想,他努力去钻研,在高三时用自己的方法突击学习,两科成绩提高了不少。“有梦想,就会去钻研。哪怕学到半夜三更,我也能学下去!”谈到学习方法,宋小帅说就是“钻”,把不会的钻研透。“高三时,我买了一套数学卷子,对卷子里的题目反复研究。有时候,一道数学题我会研究一整天,直到我完全弄懂、弄会。如果解题方法超纲,我就会请教老师,直到完全弄懂解题方法和步骤。”
“我现在的梦想是在大学期间能够保研,研究生毕业后,在企业党建部门工作,发挥自己的专长。如果能在大城市立足,我将用自己的能力来回报社会。还有就是将爷爷奶奶接过来一起生活。”关于上大学后的梦想,宋小帅表示心中已有了规划。
“刻苦,孝顺,懂得感恩” 考上了名校,除了爷爷奶奶外,最高兴的人当数宋小帅的班主任老师俞超健。在俞老师的眼中,宋小帅学习刻苦,勤奋努力,友爱同学,乐于助人,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在演讲比赛中拿过好成绩,学校的志愿者活动也少不了他。
“宋小帅的中考成绩在1300多名同学中排300多位,因为学习刻苦,高二时,他在班上排在前十名,但是我也没想到他高考文科成绩是全校第一名。他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勤奋,他比别人起得早睡得晚,刷了大量的题目,这个成绩是他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
“小帅还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经常说党和政府、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给他很大的帮助。他总是说未来学有所成,有能力的时候,要回报社会,将这份爱心传递下去。另外,小帅给我的印象是非常孝顺,爷爷的病情就是他最大的牵挂。他跟我说,大学毕业后,要把爷爷奶奶接到身边好好孝顺。”俞老师说。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宋小帅所在村、镇以及民政部门都为其申请了补助,另外当地几家企业也为宋小帅筹集了路费和生活费。
9月3日,宋小帅就要前往北京去中国人民大学报到。宋小帅告诉记者,他准备带着爷爷奶奶去首都北京,一起见证自己难忘的时刻,再陪着爷爷奶奶在北京逛一逛。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孙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