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阳光学子”周萌萌:靠着一只耳朵的听力圆梦

高考后周萌萌也没有放下学习。

  周萌萌,来自肥东店埠镇,先天性双耳失聪,在好心人的资助下,1岁时她获得了一只人工耳蜗,就是靠着这一只耳朵的听力,顽强地在学海里奋力遨游。在今年的高考中,她成功考入心仪的安徽农业大学,即将奔赴下一站。
  先天失聪,曾一度自卑
  周萌萌从小就知道,自己与别人不同。“在安静的环境下,面对面交流可以,环境变得吵闹就听不见别人说话。”
  有的小朋友不知道,时常对着周萌萌的“人工耳蜗”好奇围观,“你看,她耳朵上还戴个东西,那是什么啊?”这样的“围观”,让周萌萌很难受。
  她更不理解的是,为什么只有自己与别人不一样,后来出生的弟弟是正常的,更让她心怀芥蒂。“小时候不懂事,还因此埋怨过爸爸妈妈。”
  周萌萌用长发遮住人工耳蜗,避开异样的目光。而失聪,也让她一度非常自卑。不愿意和朋友、同学交流,只喜欢安静呆着,更不愿意上台表演。
  为了鼓励周萌萌,小学班主任特意将联欢会的主持人位置留给了她,但还是被周萌萌拒绝了。
  “因为害怕。”周萌萌说,举办联欢会时肯定会很嘈杂,在那样的环境下,她害怕自己听不清同学们在说什么,出现冷场的情况,被同学们嘲笑。
   一只耳朵能听见,仍考上心仪大学
  因为只有一只耳朵的听力,周萌萌在学习上很吃力。老师会特殊照顾她,将座位安排在靠前的位置,这样,她能清楚地听到老师上课的内容。但课堂发言、集体讨论时,只要离得远,或者一吵闹,周萌萌就又听不到了。
  “课上没听清楚的,我就课后去办公室问老师,办公室安静一些,老师也都会耐心解答。”周萌萌说。
  因为听力的缘故,周萌萌的英语一直是薄弱学科。中考时,因为英语拉低了总分,她与心仪的高中擦肩而过,只能上民办高中,这也加重了父母的负担,让她心里一直过意不去。
  在高中时,她将更多的时间花在攻克英语上,早上起得早一点,晚上睡得晚一点,挤出时间来学习英语。今年高考,她的英语考了114分,超出了自己的预期。最终,她被安徽农业大学录取。
  在生活上,周萌萌勤俭节约,食堂的餐标分三档,9元、12元、15元,周萌萌选择最多的是9元。“节约一点,减轻爸妈的经济压力。”
  妈妈陪读,是宿管阿姨也是“闹钟”
  提起女儿,妈妈晋学勤说,孩子在七八个月大的时候被发现有异常,任凭家人怎么喊,就是没反应,后来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双耳失聪。得知这个消息后,一家人都崩溃了。
  “去过好几家医院,也去过上海求医。”晋学勤说,在女儿一岁的时候,做了耳蜗手术,虽有捐赠的耳蜗,但只有一只装在右耳上,从那以后,本是双耳失聪的女儿有了一只耳朵的听力。
  晋学勤向记者介绍,她没有工作,家里全靠孩子爸爸在外地打工维持生计,只是在孩子大了以后,她会去做一些零工或手工活。
  因为知道耳蜗的价值,担心女儿会丢失,因此在女儿很小的时候,就叮嘱女儿不能跑,而她只要出门,即便是去买菜,也会把女儿带在身边。
  女儿上小学和初中后,晋学勤到学校向老师说明孩子的情况,在课堂上,周萌萌常常会坐在第一排。
  “洗澡和睡觉的时候,耳蜗外机要取下来,孩子什么都听不到了。”晋学勤说,从初中升入高中,女儿周萌萌开始了住校生活,因为听不到闹钟,只能是早上自己醒来或有人把她推醒。
  为了不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在高二的时候,晋学勤进入学校陪读,并申请成为学校的宿管阿姨。晋学勤说,女儿的成绩还好,也喜欢学习,她做宿管阿姨,负责打扫宿舍卫生,也可以照顾下女儿。在学校里,母女俩睡在一张床上,除了每天早上准时推醒女儿,有时候在晚上,晋学勤还要骑车回家烧女儿爱吃的菜然后再返回学校,“学校离家较远,单趟骑车就要几十分钟。”
  老师眼中,她是个爱学习、懂事的孩子
  8月10日,记者采访到周萌萌的高中班主任李老师。在他看来,虽然周萌萌借助耳蜗只有一只耳朵能听到声音,但她在学习上还是很努力的。
  李老师对记者说,周萌萌同学在校表现优异,有很强的上进心,尊重老师,团结同学,有集体荣誉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晋学勤认为,高考对女儿来说还是很不容易的,对这一结果一家人很开心。
  在高考后的这个暑假,周萌萌除了帮妈妈买菜、做家务之外,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来看书,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时候,周萌萌因不懂事,将失聪怪罪于父母,如今,她已然能理解父母的付出。“爸爸在马鞍山干活,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回来,妈妈一个人带着我和弟弟,还要接零活回家干。”她抿着嘴沉默了一会,红着眼眶说,“希望我能快点毕业,找一份工作赚钱,可以早一点帮到他们,爸爸妈妈就不用再那么累了。”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朱庆玲 魏鑫鑫 摄影报道